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2。常先有腹脹腹痛,旋即洩瀉。腹痛常與腸鳴同時存在。暴瀉起病急,瀉下急迫而量多;久瀉起病緩,瀉下勢緩而量少,且有反覆發作病史。

3。與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所傷有關。

二、病證鑑別

洩瀉與霍亂:二者均有大便稀薄,或伴有腹痛,腸鳴。但霍亂是一種嘔吐與洩瀉同時並作的病證,其發病特點是起病急,變化快,病情兇險。起病時突然腹痛,繼則吐瀉交作,亦有少數病例不見腹痛而專為吐瀉者。所吐之物均為未消化之食物,氣味酸腐熱臭;所瀉之物多為夾有大便的黃色糞水,或如米泔而不甚臭穢。常伴惡寒、發熱。部分病人在吐瀉之後,津液耗傷,筋失濡養而發生轉筋,腹中絞痛。若吐瀉劇烈,則見面色蒼白,目眶凹陷,指螺皺癟,汗出肢冷等陰竭陽亡之危象。而洩瀉僅以排便異常為主要表現,糞質稀溏,便次頻多,其發生有急有緩,伴有腹痛,一般不著,且常與腸鳴同時並見。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暴瀉與久瀉一般而言,暴瀉者起病較急,病程較短,洩瀉次數頻多,以溼盛為主;久瀉者起病較緩,病程較長,洩瀉呈間歇性發作,以脾虛多見。

2。辨虛實

急性暴瀉,瀉下腹痛,痛勢急迫拒按,瀉後痛減,多屬實證;慢性久瀉,病程較長,反覆發作,腹痛不甚,喜溫喜按,神疲肢冷,多屬虛證。

3。辨寒熱

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屬寒證;大便色黃褐而臭,瀉下急迫,肛門灼熱者,多屬熱證。

4。辨兼夾症

外感洩瀉,多夾表證,當進一步辨其屬於寒溼、溼熱與暑溼。寒溼洩瀉,瀉多鶩溏,舌苔白膩,脈象濡緩;溼熱洩瀉,瀉多如醬黃色,舌苔黃膩,脈象濡數;暑溼洩瀉,多發於夏暑炎熱之時,除洩瀉外,尚有胸脘痞悶,舌苔厚膩。食滯腸胃之洩瀉,以腹痛腸鳴,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為特點;肝氣乘脾之洩瀉,以胸脅脹悶,暖氣食少,每因情志鬱怒而增劇為特點;脾胃虛弱之洩瀉,以大便時溏時瀉,夾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黃肢倦為特點;腎陽虛衰之洩瀉,多發於黎明之前,以腹痛腸鳴,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軟為特點。

洩瀉病變過程較為複雜,臨床往往出現虛實兼夾,寒熱互見,故而辨證時,應全面分析。

二、治療原則

洩瀉的基本病機為脾虛溼盛,故其治療原則為運脾化溼。急性暴瀉以溼盛為主,應著重化溼,參以淡滲利溼,根據寒溼、溼熱與暑溼的不同,分別採用溫化寒溼、清化溼熱和清暑祛溼之法,結合健運脾胃。慢性久瀉以脾虛為主,當以健運脾氣為要,佐以化溼利溼;若夾有肝鬱者,宜配合抑肝扶脾;腎陽虛衰者,宜補火暖土。

三、證治分類

(一)暴瀉

1。寒溼證

症狀:瀉下清稀,甚至如水樣,有時如鶩溏,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兼有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痠痛,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

證機概要:寒溼之邪,困脾傷腸。

治法:芳香化溼,疏表散寒。

代表方:藿香正氣散加減。本方功能疏風散寒,化溼除滿,健脾寬中,調理脾胃,適用於寒溼洩瀉腹痛腸鳴,脘悶食少者。

常用藥:藿香辛溫散寒,芳香化溼;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健脾除溼;厚朴、大腹皮理氣消滿,疏利氣機;紫蘇、白芷解表散寒。

若表邪較重,周身困重而骨節酸楚者,可加荊芥、防風以增疏風散寒之力。如溼邪偏重,胸悶腹脹尿少,肢體倦怠,苔白膩者,應著重化溼利溼,可用胃苓湯以健脾燥溼,淡滲分利。

2。溼熱證

症狀:腹痛即瀉,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肛門灼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證機概要:感受溼熱之邪,腸腑傳化失常。

治法:清熱利溼。

代表方:葛根芩連湯加減。本方功能解表清裡,適用於溼熱洩瀉,溼熱由表入裡,內陷陽明,瀉下臭穢,身熱口乾,苔黃脈數者。

常用藥:葛根解表清熱,升清止瀉;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溼。可加金銀花助其清熱之力;茯苓、通草、車前子增強利溼之效,使其溼熱分消,則洩瀉可止。

若病情較輕者,可用六一散煎湯送服紅靈丹。若溼重於熱,證見胸腹滿悶,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舌苔微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