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這電影是在談浪漫,還不如說是在教育人。不過佩琴還是被吸引住了,特別是那首家喻戶曉的主題歌: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來這裡。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
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
歌詞中所說的“這裡”,應該是東北邊境地區的某處吧。那裡如今貧窮落後,估計沒誰願意去。
“這裡的春天最美麗。”電影裡,年輕苗條的護士哼著這首歌,臉上洋溢著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多年過去,那位護士的扮演者在香港開了一家中國素食餐館。她偶爾也會向來店裡用餐的中國顧客唱起這首昔日的歌謠,只是此時的她已不再是當年那位窈窕的少女。當然,人們不能強求一位女星終生都如同她年輕時飾演過的角色一般,保持那麼曼妙的身姿。
然而電影中穿著旗袍的人卻是那位護士的母親,一位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舊社會中年貴婦人。不過佩琴並不怎麼感到失望。因為在她的印象中,無論在電影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旗袍都是屬於上流社會婦女的時裝。
正當她打算看《金鎖記》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本被她帶回家的書。扉頁上白髮蒼蒼的作者看起來與她的父親頗為相像。照片下面有一行生平介紹:“沈文昌,文學家,新中國成立後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中國服裝史專家。”
佩琴翻開書,卻發現其中真正涉及旗袍的部分只有寥寥數語。在後記裡,找不到一位旗袍專家的名字。也就是說她只能從書中的某些段落找尋相關資訊了。
作者拍攝那張照片時應該已經年過八旬了。她放下書,看著照片上這位老人。如果有幸能請教他這樣的專家該多好啊,佩琴心想。
快到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