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鮮為人知的,那就是各路領導都想到財政來插一手,財政局或者說預算處的人必須玩得轉擺得平。馬如龍住進醫院後,預算處長為什麼空了這麼久確定不下,就是有權威的領導都想安排自己的人,一時形成不了共識。領導各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和權力範圍,想要把自己的職責發揮得淋漓盡致,將自己的範圍經營得有板有眼,說得好聽些叫做辦實事出政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兩個錢那是不行的,財政有自己的人當然就好辦事。別說從本級財政弄好多錢出去,至少想方設法從上級有關部門或別的途徑弄來的錢從財政經過時,財政有自己的人及時提供資訊,早點把錢撥付到位,於公於私都是有好處的。

所以財政局有人形象地說,一個地方就是一張密密的網,網是由人財物等一個又一個結紮成的,財政局算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結,受著各路領導和部門的牽制,你這個結必須扎得有藝術有彈性,該松時松,該緊時緊。如果不該松的時侯太鬆,一牽一扯會散掉;如果不該緊的時候太緊,你來拉我來拽終會成為死結。可見紮好這個結得有些水平。就說徐少林吧,掌管資金大權沒多久就敗下陣來,灰溜溜離開了預算處,就是沒有把握好這個結的鬆緊度。這是沈天涯接手他分管的工作後才體會出來的。原來他敗走麥城的真正原因並非僅僅是那幅字那篇文章的事。

沈天涯因為要熟悉徐少林管過的工作的詳細情況,把小宋做的臺賬和部分存檔資料拿出來翻了翻。發現有幾筆撥款領導籤的字挺有意思。外行人對這些簽字自然看不出什麼道道,內行的人多少可以窺見徐少林當時的處境。

第十一章(2)

比如市財政撥給勞動局的那三百五十萬,勞動局打的報告上既有賈志堅和傅尚良的簽字,還有歐陽鴻的簽字。歐陽鴻是不會在報告上籤署具體意見,只籤轉某某或請某某閱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字眼。但昌都機關裡懂內情的人知道,歐陽鴻在報告籤的字不會有什麼區別,但報告的處理方式卻各有不同。如果是當事人拿著歐陽鴻簽了字的報告送往有關部門的,有關部門完全不用理睬;如果是市委秘書處的人送達的,得酌情處理;如果是歐陽鴻的秘書郭清平送上門的,那就意味著非解決不可了。

歐陽鴻簽在勞動局這個報告上的字也跟過去一樣,只有轉尚良同志幾個冷冰冰的字眼。但報告是郭清平特意送到傅尚良手上的,而且傅尚良也參加了研究勞動大廈的常委擴大會議,所以他的意見一點也不含糊:“根據歐陽書記意見和常委會議決議,同意撥付三百五十萬元,請賈市長審批。”偏偏報告上賈志堅沒有具體意見,他只在報告標題與正文中間空白處寫著賈志堅三個字。三個人簽字的日期,歐陽鴻最先,傅尚良次之,賈志堅最後。

沈天涯知道,賈志堅是主管財政的常務副市長,財政局具體說預算處必須有他的簽字才能開具撥款書到銀行去撥款,因此他的意見一般是很具體的,比如“同意撥付多少”之類,預算處要據此作賬,以後審計和紀檢等部門來審查時都要以此為準。這裡賈志堅只留下一個名字,沒有任何意見,看得出他對這事是有異議的。沈天涯一問小宋,果然對這筆撥款,賈志堅和歐陽鴻意見不太統一。

原來為了弄到北京那兩千五百萬元,賈志堅曾親自陪那位唐老闆去北京跑了兩趟,後被歐陽鴻在市常委會上一句話把資金拿到了不是賈志堅分管的昌東開發區去了,賈志堅雖然要維護歐陽鴻的威信,不好在常委會上跟他頂撞,心裡卻有些不服。所以歐陽鴻透過常委會決定由市財政出三百五十萬元,並要賈志堅當場表態,賈志堅知道胳膊扭不過大腿,不得不表了態,但會後卻以財政要保工資發放為由,一直拖著沒讓預算處把這筆款子撥走。

事實是當時昌都市稅收連續三個月下滑,財政連工資都沒法保證,而省政府又向地市政府下達了財稅收支目標考核指標,各級政府如果不按時足額將工資發放到幹部教師手中,要在全省通報批評,市政府一把手和管財政的領導要到省政府去說明情況。在這樣的形勢下,賈志堅自然不願分散資金,影響工資發放,沒立即按歐陽鴻的意見在勞動局的報告上簽字。

市委常委定了的事沒辦成,勞動局當然不會善罷干休,多次找徐少林,要他無論如何想個辦法早點把錢撥走,因為勞動大廈資金缺口太大,工地快停工了,一停工損失不可估量。徐少林就給他們出了一個點子,要他們先找歐陽鴻籤個字,這樣賈志堅想擋都不好擋了。這本來也不是什麼高明的主意,但勞動局當時急得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在賈志堅那裡碰壁後更是昏了頭,就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