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不放心,專門尋找了機會,在不透露來源的情況下,請英法聯軍將領觀看。最後好評壓倒了疑慮,李鴻章當即命令馬格里在上海松江淮軍駐地附近開造軍火,派直隸州知州劉佐禹配合管理,場地選擇在一座古廟內。陪伴在悠揚的古剎鐘聲中,馬格里和手下的技術工人依靠僅有的幾把錘子和銼刀,開始了製造軍需彈藥的工作。

與此同時,為滿足淮軍對彈藥的大量需求,李鴻章又派參將韓殿甲“督率中國工匠盡心學習”,模仿馬格里,另開設一所軍火廠。不久,又奏請將在廣東有仿造西洋彈藥經驗的候補知縣丁日昌調至上海,主持開辦一個新彈藥工廠。這三家附屬於淮軍的彈藥供應工廠,史稱上海炸彈三局。(6)

李鴻章的淮軍使用洋槍洋炮,接連收復失地,成為舉國矚目的勁旅。其本人此時又破天荒地決策仿造西洋軍火,而且頗有成績,又成為名噪一時的新聞人物,以至清政府中央都直接從京師八旗火器營挑選弁兵,派往上海炸彈三局學習製造西式軍火,而這又成為後來天津機器局的種子。

1863年末,隨著淮軍戰線的前推,李鴻章下令將馬格里的軍火工廠搬遷到剛剛收復的蘇州,成立蘇州洋炮局,就近生產供應。恰好當時阿思本艦隊被清政府退回拍賣,根據馬格里的建議,李鴻章將阿思本艦隊隨船攜帶的車床機器全部購入,用於蘇州洋炮局,進一步壯大了工廠的規模。此時,李鴻章已不滿足於自制彈藥,而是夢想著自行生產西式軍械武器了。

與李鴻章擁有同樣夢想的,是他的恩師曾國藩。

和李鴻章經歷了類似的尋夢之路,曾國藩最初也只是為了供應湘軍所需的西式彈藥,於1861年在安徽安慶設立了湘軍安慶內軍械所,網羅徐壽、華蘅芳、李善蘭等國內洋務人才於其中。從生產槍炮彈藥開始,逐漸試製西洋槍炮,但是成果並不樂觀,所造的西式行營炮“不甚合式”。有些特殊的是,曾國藩當時就流露出了對西洋輪船的濃厚興趣,1863年安慶內軍械所試製了一艘蒸汽小輪,結果“行駛遲鈍,不甚得法”。

曾國藩,字伯涵,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出身。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曾國藩回籍辦理團練,先後建立的湘軍、淮軍,形成兩支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軍政派系。曾國藩幕下人材輩出,接納留美歸來的容閎,不僅促成了江南製造局的快速發展,更進一步開闊了其眼界。鮮為人知的是,這張曾國藩照片,是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用容閎贈送的相機所攝。

自制比彈藥更為複雜的西式軍械遭遇重重困難時,曾國藩在暫設於安慶的兩江總督署約見了一名著裝奇特的茶商。廣東香山人容閎,早年得教會資助赴美國留學,畢業於耶魯大學,加入美國國籍。太平天國戰爭時代回國,起初同情太平天國,切身目睹太平天國政治實情後大失所望,改投商業。經好友李善蘭、華蘅芳等引見,認識了曾國藩。曾國藩和容閎的這次會見,話題主要圍繞自制槍炮展開,耶魯高材生的一席議論令曾國藩茅塞頓開。容閎強調,中國如要開辦軍工廠,自行建造武器,最急切的就是完成基礎的工業設施,即購買車銑刨磨鑽等基礎車床設施,“大致謂先立一母廠,再由母廠以造出其他各種機器廠”。而這正是幾天前,容閎在與曾國藩的幕僚們聚會時言論的重複,“此廠當有製造機器之機器,以立一切製造廠之基礎也”。

整個交談過程,曾國藩始終不露聲色,稱“此事予不甚了了,徐、華二君研此有素,若其先與二君討論,後再妥籌辦法可耳”。直到一星期後,容閎才明白了一切。曾國藩授予他五品軍功,加藍翎,命令其負責前往西洋購買“製造機器之機器”。所撥付的6萬8千兩經費,其中大半來自上海。曾國藩、李鴻章師徒對出洋購辦機器,從而自制軍械的計劃,此時達成了共識。

1863年底,容閎與在上海結識的美國機械工程師哈司金(Haskins)前往泰西,開始了尋購機器的旅程。

高昌廟

容閎從上海出發時,即定下在美國購買機器的計劃。但為了增廣見聞,取道香港,首先到法國和英國遊歷,在倫敦參觀了英國威斯窩斯機器廠,即福建船政軍艦大量裝備的威斯窩斯火炮的生產廠家。1864年初春,容閎乘輪船離開歐洲,轉赴美國。當時美國正值南北戰爭末期,各機器廠應付國家訂單尚力有不逮,根本無心招攬來自中國的生意。幸虧哈司金幫四處聯絡,終於在馬薩諸塞州費區堡市的樸得南公司(Putnane&Co。,)簽下合同,由該廠承接中國所需的上百臺基礎機器。

此後,所有機器的監造、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