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名、5000多個地名,其中提到較多的是啟什(Kish)和阿達卡(Adab)。有一塊泥板文書上寫有260座古代城市的名字,這些城市歷史學家迄今還未聽說過。另一塊泥板文書上寫有70種動物的名稱。一些泥板上寫有很多指令、稅款和紡織品貿易的賬目以及買賣契約。由此可以推斷:當時的埃勃拉王國的經濟相當繁榮。

消失的沙漠古城埃勃拉之謎(2)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儘管還有相當數量的“埃勃拉文書”尚未破譯,但是根據已經釋讀的大量文書記載,學者們已初步勾勒出這個神秘國度的概況。

大致說來,埃勃拉古國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奴隸制國家。據早期泥板文書記載,在公元前3000年代埃勃拉大約處於奴隸制的初期階段,國王是由選舉產生的,任期為7年,可以連選連任。由此可見,當時還儲存著氏族制解體向奴隸制過渡期軍事民主制的一些殘餘。後來,國

王變成了世襲。有一塊泥板文書記載,國王埃勃利烏姆在位達28年之久,這說明在埃勃利烏姆統治時期,世襲制已經確定下來了。為了表示國王是“天神之子”,國王在登基時要舉行奇特的塗油禮,作為一國之主與眾不同的特殊榮譽禮儀,這樣給王權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從而以“王權神授之說”來作為維持政權的精神支柱。國王是有無限權力的專制君主,獨攬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和宗教等大權,他的意志高於一切。國王為了自己享樂,不惜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役使戰俘和本國勞動人民建造豪華的宮殿。即使退位後,也繼續享受國家俸祿。有一塊泥板文書記載王宮內的餉金名單上有11700個人名。埃勃拉王國經濟方面的特點之一是王室奴隸制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王室莊園(包括農莊、牧場、種植園和各種作坊)遍佈於全國各地。從中央到地方有嚴密的管理體制,擁有眾多的行政管理人員和監督。另外的土地私有者是神廟和世襲貴族,神廟的土地財產主要歸神廟僧侶所有,不能自由買賣。神廟擁有眾多的奴隸,奴隸除了耕種神廟田地、放牧神廟的畜群外,還在神廟的手工作坊從事各項勞動。神廟的僧侶貴族佔有大量土地享有不納稅的特權,他們除了從世襲的寺廟職務中獲得收入外,還從事工商業活動,如開設店鋪和高利貸、買賣奴隸等等,他們甚至參與政治活動,勢力日益壯大。世襲貴族的土地來源有三:一是從祖輩繼承而來的;二是透過侵奪或購買兼併而得;三是獲賞於國王的土地。除了前面所述的王室土地、神廟僧侶和世襲貴族之外,剩下的則為少量的農村公社土地。由於統治階級的剝削,無地或少地的貧民不得不依附於神廟或貴族,或淪為佃農,或淪為僱農,或甚至淪為債務奴隸。在埃勃拉王國晚期,貧富懸殊巨大,社會矛盾不斷激化。

古埃勃拉王國實行募兵制,擁有一支兵種齊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的常備軍。國王憑藉軍事力量對內鎮壓,對外頻繁發動侵略戰爭。泥板文書中有500多處提到幼發拉底河中游一個名叫馬利(Mari)的城邦。馬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埃勃拉統治之下的一個附屬國。據說,埃勃拉國王曾將公元前2480年稱為“征服馬利之年”。開戰的原因是由於馬利國王伊布魯爾·伊爾(Iblulrl)沒有按期向埃勃拉王國交納貢物,並且佔領了埃勃拉王國的一個商業殖民地,於是埃勃拉國王派大將討伐馬利,迫使其投降。據記載,埃勃拉國王曾派自己的兒子去統治馬利,擔任馬利的國王。除了統治馬利外,埃勃拉國王經常派軍隊東征西討,南攻北戰,侵略過臨近的許多城市。上面提及有一塊泥板文書記載了260個城市的名字,據專家推測這些城市可能是被埃勃拉王國征服過的地區。隨著軍事侵略的勝利和王國版圖的擴大,大量的奴隸和財富流入埃勃拉國內,埃勃拉的奴隸制也空前的繁榮起來。

正當埃勃拉王國稱雄一世的時候,兩河流域另一個奴隸制國家阿卡德(Akkad)王國也強盛起來。阿卡德位於巴比倫尼亞(今巴格達)以北,阿卡德城的國王薩爾貢一世(SargonⅠ,即沙魯金,約公元前2371~前2316年)先後34次出征,統一了巴比倫尼亞地區,建立了阿卡德王國(約公元前2371年~前2191年),兵鋒遠達埃及、兩河流域北部以及地中海一帶。薩爾貢自詡為“天下四方之王”或“大地之王”。一塊記載他的赫赫戰功的泥板寫道:“薩爾貢,王。俯首祈禱在圖吐勒的達幹神年面前,他(指神)把上部地區賜予他(薩爾貢),(此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