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死吧。
這是一個難以擺脫的PK大結局。張郃不死,司馬懿難安。張郃一死,魏明帝難安。
星隕木門,魏明帝在群臣面前失態,嘆曰:“蜀地未平,張郃卻死,怎麼辦呢!”司空陳群心有慼慼,無比惆悵地說:“張郃的確是良將,他是國家的依靠呀。”在場的辛毗不願意了,站出來拉著陳群的手,說:“陳公,你這是說什麼話呢!建安末年,天下不可一日無武皇帝(曹操),等到文皇帝(曹丕)受天命後,大家就都說天下不可一日沒有文皇帝,現在陛下龍興,少一個張郃又怕什麼呢?”這馬屁準確無誤地拍到了在場的每個人身上,陳群曰:“確實像你說的這樣。”魏明帝也笑了:“陳公你可真善變。”滿堂歡笑。
諸葛亮第四次伐魏,《三國志》諸傳皆為蜀軍糧盡退兵,獨《晉書》煊赫的一筆:“帝(司馬懿)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原來古人也會搞虛假“政績”!一味迷戀修築宮殿和蒐集天下美女的魏明帝被司馬懿的彙報欺騙,派人去前線勞軍,當場為司馬懿增加封邑。一個月後,司馬懿高調“凱旋”,隨行大小將領各自被封受封。
其樂融融的慶功宴會上,誰還會記得張郃的鮮血還未被木門道的山風吹乾?
接著,張郃被賜諡“壯侯”,他的小兒子也作為烈士遺屬封關內侯。不過,這一切,已經都不屬於他。雅歌,只有雅歌,才是屬於他的旋律,始終交織在三國時代群英薈萃的大合唱中。也許不夠雄壯,也許不夠高昂,如此低調而深沉地存在著,尾音卻令人扼腕地結束於弦裂之聲。
第十一章 三國第一冤鄧艾
* 要是沒有司馬懿,鄧艾到死也許只是一個指揮稻稈和荒草作戰的癔想症患者。
* 鄧艾的這一個建議,為全國的最終統一播下了種子。
* 從逆境之中一路走來的鄧艾,不懂得順境中生存也有技巧。
鄧艾悼詞
鄧艾,字士載,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人,197年出生,264年被害。鄧艾出生寒門,得司馬懿器重而被重用,司馬氏集團的鐵桿將領。鄧艾多次與姜維交手,無一敗績。263年,鄧艾偷渡陰平,下江油,戰綿竹,降成都,立下滅蜀元功。鄧艾立功後被鍾會陷害而被收押,後被昔日部將田續殺害。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才能不亞於諸葛亮與司馬懿。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鄧艾從牧童到將軍,締造“貧二代”崛起神話,但立功後驕矜自負,又被“官二代”鍾會嫉妒,終遭不幸。
絕壁倚壯志,滅蜀第一功。
牧童成將軍,三國第一冤。
一 司馬門下
艾艾,你娘喊你回家放牛———
“我……我我……我……我也要和你們玩……打……打……仗仗,好……好嗎?”八九歲的鄧艾結結巴巴地哀求著小夥伴。小夥伴們鬨笑起來,在孩子王的帶領下,他們一起唱起了那首集體創作的打油詩:“沒爹孩子大結巴,艾艾艾艾艾!放牛娃子大結巴,艾艾艾艾艾!”小鄧艾眼裡有淚水打轉,轉身跑開了。
三國群英薈萃,鄧艾算是耀眼的一顆,可是鄧艾的口吃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很出名。鄧艾的口吃,是絕不亞於漢初名臣周昌的。周昌是劉邦的老鄉,也是開國元老之一,敢於直言,但時有口吃。當時,漢高祖劉邦曾想廢掉太子劉盈,另立如意為太子。周昌對此堅決反對,並向劉邦提出勸諫。“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因為周昌的口吃,在說上述話時,把本不需重疊的“期”字說成了“期期”。
鄧艾在自稱名字時,常常連說:“艾……艾。”這個毛病似乎當他成為將軍時還沒有好。後來有一次司馬昭拿他開玩笑:“卿雲艾艾,定是幾艾?”鄧艾借《論語》裡的“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巧妙對答,他說的意思自然只有一個“艾”。
千百年之後,字典中出現了一個流芳千古的成語———期期艾艾,用來形容說話結結巴巴。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嬌兒詩》中曾提到:“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所謂的“鄧艾吃”,就是指鄧艾口吃的毛病。
在幼年,小夥伴們當然不知道結巴也能名垂青史,就一個勁地拿他取樂,反正他爸爸早就死了,不會從地下鑽出來為兒子撐腰。鄧艾家境又窮,小小年紀,就為人家放牛,賺一捧棒子麵拿回家讓鄧媽媽熬稀粥喝。這樣,鄧艾肯定沒有錢請客討好小夥伴,小夥伴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