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忠於恩主又愛護朋友,氣貫長虹;曹操慧眼識才又愛才惜才,胸懷日月。人性的美好,在這一刻聚集。
“秒殺”顏良——
兩三個月之後,關羽報效曹操然後離開曹操的機會來了。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袁紹派顏良、郭圖、淳于瓊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還沒把偏將軍大印焐熱的關羽,被曹操派上了前線,與關羽同為前鋒的是張遼,徐晃也在出徵白馬的行列。曹操高職高薪地養著這些降將,不是讓他們做形象代言的,而是讓他們把腦袋別在褲腰上賣命的。
曹營的人捂著嘴笑了:去送死吧,誰讓你們是新來的呢!遇見顏良,不是送死就是送命。官渡之戰之前,孔融認為曹操與袁紹對抗,絕無勝算,理由之一就是袁紹手下有顏良、文丑兩員勇冠三軍的大將。
顏良頭頂麾蓋(儀仗用的大傘),大搖大擺地來了。他似乎不是來打仗的,是來黃河灘遛彎的。
出擊!
關羽飛身上馬,策馬前驅,直奔那顯眼的麾蓋而去,“如入無人之境”(《三國演義》)。顏良眼前寒光一閃,還沒等他回過神來,就被刺倒在馬下。落地的剎那,顏良瞥見了一綹美髯在刀槍舞起來的風裡飄拂,關羽的美髯,也便成了他最後一眼的記憶。
關羽下馬,在顏良的千軍萬馬的注視下,從容地斬下顏良的頭顱,掛在馬首,然後從容地上馬,拍馬往回趕。袁紹多年經營,軍中也有不少猛將,但看見顏良的頭顱在滴滴答答地流血,如此觸目驚心,生命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消耗殆盡。他們無力也無心抵擋關羽,只是眼睜睜地看著關羽離開。關羽離開的姿勢很瀟灑,就像運動員拿了金牌後繞場奔跑一樣。
萬軍之陣,怔怔而立,剛才還在廝殺的戰場,此刻闃然無聲,天和地,彷彿都被關羽的神勇擊中。
曹營沸騰了!曹操令旗一揮,三軍將士乘勝追擊,袁軍兵敗如山倒。這次出戰,既有精彩鏡頭,又有完美結局,“遂解白馬圍”。
看看顏良的頭顱,又看看關羽,曹操滿意地點頭:果然是把利刃,郭嘉所言不虛也!
冷兵器時代,能讓人滴血而自己卻不滴血,便是硬道理。白馬戰役過後,關羽成了曹營裡的偶像。關羽千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傳奇,隨著黃河水流遍中華大地,一直流到今天。
明星們總是新聞人物,那時,關羽一天照幾次鏡子,數數大約有多少根美髯,一天讀多少頁《春秋》,都成為曹營的焦點新聞。最後,“關羽為何天天皺眉?”成了最熱門話題。
曹操為關羽舉行高規格慶功會,上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剛被擒來,一仗未打,就被拜將;打了一仗,殺了一個人,就被封侯。曹操不按牌理出牌,有著自己的道理,他想借此留住關羽。除了封侯,曹操還給關羽發了很多獎品,房子、車子(馬)是少不了的。
曹操暗想:出生入死,都是為了拜將封侯,我幫你實現了人生目標,難道你還想去找那個賣草鞋的地攤主嗎?
活著,是要講結果的,但是過程的體驗也很重要。拜將封侯之後,關羽的感覺並不好。他想起了是劉備把他從逃亡犯的行列里拉了出來,想起了最初是劉備那麼依賴他,讓他找回了做人的感覺;他想起了在那張床上,劉備和張飛,還有他,一起暢談前程,相約未來……曹操讓關羽看到了未來,關羽卻留戀與劉備曾經一起打拼的過去。
深夜的許昌,在這個亂世中顯得分外平靜。星光,燭影,那個拈鬚讀書的身影雕塑般讓人頓生朝拜之心。
黎明到來,風無聲,影無塵,關羽踏上了尋找劉備的路途。踩著金色的朝暉,關羽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晨鳥飛盡處,劉備和張飛在等著兄弟回來。
不必計較真相——
曹操明白,他不是關羽的彼岸。
這時的曹操,早已掌握朝柄,生殺予奪,為所欲為,可以給人功名,可以賜人富貴,紅塵滾滾,天下人莫不以拜倒在曹操腳下為榮。可是,偏偏有這麼一個關羽,把所有的賞賜封起來,連同一封辭職信,放在那裡,捨棄這裡的一切,悄悄離開,在內心的驅動下,向著那個讓自己動心的地方走去。
爵位,印綬,財富,讚譽……這一切,本不是我們內心的東西,可惜我們很多時候因為這些東西的誘惑而捨棄了內心。我們為什麼要捨棄內心而去追求乃至看守這些不屬於內心的東西呢?
那個早晨,天地間走著一小隊人馬,騎在最前面的那位,美髯飄飄,在大地上投下永恆的身影。他的身影,定格在歷史的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