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陳涉當年要是偏將軍,不是種地的,也不會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狠話了。
流民,俘虜,關羽一躍成了將軍!知人善任的曹操,看準了關羽是把利刃。曹操的偉大就在於,把本來指向自己的利刃拿過來,再把利刃朝向別人。與袁紹鏖戰即至,正是用人之際。曹操拜關羽為偏將軍,是要他去上陣殺袁軍的。
許都,關羽跪在曹操面前,把偏將軍的大印捧著舉過頭頂,向他謝恩。
鄴城,袁紹與劉備碰杯,說:喝了這杯酒,玄德就要上陣殺敵了,國賊曹操的末日到了。
戰爭是殘酷的,因為死亡是殘酷的,而比死亡更為殘酷的是戰爭讓兄弟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敵手。
關羽是知道曹操要他殺袁軍的,只是歷史沒說他是否知道當時劉備正是袁軍中的一員。如果關羽當時知道劉備是袁軍中的一員,那就給崇拜“桃園三結義”的人一個重重的打擊。
雖然“桃園三結義”只是一個夢,但是我們還是相信關羽當時是不知道劉備在袁軍中的。破壞夢的美好,是非常殘酷的事情。
雖被拜為將軍,被曹操以高規格相待(“禮之甚厚”),但是關羽仍然天天皺著眉,一邊理著美髯一邊皺眉。
關羽雖是敗將,但是在大桑樹民兵連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他根本看不起曹營裡那些貓呀狗呀的。曹營裡的那些人,看到關羽就來氣:手下敗將,一轉身成了將軍,天天走路鼻孔朝天,牛什麼牛,你牛你別打敗仗啊!關羽和曹營裡的人,誰看誰也不順眼,但是張遼和徐晃例外。張遼、徐晃與關羽是惺惺惜惺惺,英雄愛英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張遼和徐晃來找關羽了,關切地問他為何不開心,關羽長嘆不語。
徐晃說:我是在楊奉將軍被打敗後投降曹公的,你是在劉備被打敗後投降曹公的,我們同是降將,曹公卻對你高看不少,我都無所謂,你還鬱悶什麼呢?
張遼說:我是在呂布將軍被打敗後投降曹公的,打了幾個勝仗之後,才混了一箇中郎將,連將軍也不是,我都無所謂,你還鬱悶什麼呢?
關羽之所以與徐晃、張遼成為好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三個都是降將。與這二人在一起,關羽的心情會好一些。在班上排名倒數的學生,偶爾找到一個和自己一樣分數的,比自己考第一名還高興。因為得到曹操的高規格待遇,關羽在二人面前是有資本驕傲的。徐晃本來是跟著西涼舊將楊奉的,在曹操打敗楊奉後,他歸順了曹操。後來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才被拜為裨將軍,比關羽矮一級。張遼是在呂布集團覆滅後投降曹操的,因為打了幾場勝仗,也才被拜為裨將軍。關羽呢,以戰俘身份押到許昌,一走出囚車,就被拜為偏將軍。看來,業績和資歷不一定是升職的根據,老闆的態度才最重要。
作為職場上的寵兒,關羽居然還不開心,曹營里人都說關羽不識抬舉,但是徐晃和張遼知道,關羽是在掛念劉備。
精明的曹操,自然也知道關羽的心思,“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曹操想不通,就對張遼說:我對他那麼夠意思,你試著用恩情去問問他的意思。
張遼轉達了曹操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只有一個:效忠曹公,肝腦塗地,在所不惜。不這樣回答,關羽就有可能死。關羽是一把利刃,既然不能為自己所用,那就毀掉它——因為這把利刃到了別人手裡,自己就危險了。
關羽也知道這一點,但是他還是堅定地說:“我深知曹公待我不薄,但我深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我絕不可背棄故主。我終究不會久留於此,我只待立功報了曹公之恩後便會離開這裡。”
關羽從容地說出了這段話,可把張遼難為壞了:告訴曹操,恐怕曹操殺了關羽;不告訴曹操,不合事君之道。左手是朋友之倫,右手是職場之理,張遼該如何選擇呢?
張遼嘆息說:“我與曹公,是君父;與關羽,是兄弟。”君父大於兄弟,這是當時的職場規則。張遼回去覆命,原原本本地向曹操轉告了關羽的話。
曹操說:“事君不忘其本,關羽真是天下義士。你猜關羽會在什麼時候離開?”
張遼為關羽打包票說:“關羽蒙受主公的恩德,必定會報答了之後再離開。”張遼這樣說的時候,猶疑過嗎?畢竟,要是關羽腳底板子上抹油,吃了喝了,屁也不放一個,偷偷開溜,那打包票的張遼是要負責任的。但是,關羽讓張遼信任。
最終,曹操不但沒殺關羽,反而為他的義氣折服。
關羽信守盟誓又知恩圖報,義薄雲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