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赴川北。我接了命令,即籌備開拔。把餉項給養,子彈馬匹,一一籌置好了,又因這一路盡是山道,行軍至為困苦,乃按十八省地理歷史歌譜編了一個“山地行軍歌”,教給官兵們習唱。一則灌輸他們山路行軍的知識,二則“樂其形者忘其疲”,鼓舞他們的精神,使他們體會山路行軍的樂趣,忘記身體的疲勞。歌詞共五節,茲不贅錄。
到開拔時,集合官兵,講了幾次話,以二事相約:凍死不準入民宅一步,餓死不準取民間一粟。又親自將這兩點編了一個行軍問答,分發各班熟記,並詳為講解闡發。
我們這次出發,番號名為一旅,但實際上只開拔了第一混成團。何乃中所帶的第二團,兩營駐沔縣,一營駐鳳翔,騎兵一營駐長安,此時仍留原防,沒有同行。
我帶著一團人,從沔縣動身,經寧羌、校場壩、朝天關、廣元、昭化、劍閣、梓潼,以達綿陽。出沔縣,走了一天,就到五丁關。其地形勢險峻,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概。我到關上游覽,從幾個老百姓的談話裡,知道這五丁關的名字是有來頭的。據說戰國時候,秦國準備伐蜀。但道路險阻,無法進攻。秦王想出一條詭計,派了使者入蜀,對蜀王說,秦有一頭能產金子的牛,願以奉獻,但道路阻塞,不能運到,請速設法開路,以便獻寶。蜀王為人糊塗,信以為真,樂得心花怒放,即日徵發百姓動工修築。左右力陳弊害諫阻,蜀王全不肯信,反把他們看成壞人。這條路一直修築了好多年,全蜀百姓,被征服役,死亡殆盡,及到道路修成。只剩下五個壯丁。秦王即由此路從容進兵,滅了蜀國。而這個關,因即命名為五丁關,留下一個血腥的紀念。我聽了這個故事,非常的感觸。權力者為了私人的財利,弄得昏頭昏腦,甚至不惜肆意迫害人民,以遂其迷妄之願,結果禍及國家,而自己亦同歸於盡。這種事例,自古及今,舉不勝舉,真叫人痛心。也許有人會笑蜀王,說他竟相信一頭假金牛,未免太傻。其實一切置人民國家於不顧,只以私人利益為出發的欲願,哪一件不是像想得假金牛而為敵開路一樣的愚妄!我覺得不必笑蜀王,還是笑自己的好。五丁關的故事,雖只是一個傳說,但所含的教訓,實在太大了。
第十九章蜀道難(一)馮玉祥回憶錄
到了寧羌縣,看見附近一帶的山坳裡,都架著一種二寸徑的木橛,在山溝裡,一連三四里地都這樣。問本地人這是做什麼用的,回答說是制白木耳的。這裡白木耳出產甚富,可是並不能運銷到外國去。我只是可惜著那些樹木,像十二三歲的孩子,都是沒有成材就被斫斷。若是讓它長成大樹,可做棟樑,可做器具,多少有益!如今這樣的砍伐鋸斷,未免太可惜了。
到了校場壩,隊伍休息了一天。那時正在仲夏,四野一片青蔥,風光至為宜人。我們全體官兵,一律住帳篷。在這樣的大自然中幕營,委實有趣,自官長以至士兵,每個人的臉上都浮著欣躍愉快的笑容。校場壩以西,萬山圍繞,田地都是位置在山腰上,夕陽反照著犁田的農人,他們一面工作,一面放大著嗓子高歌,十分自然,十分快樂,沒一點拘束或愁苦的樣子。我至今回想,還記得很清楚,而且受感動。山澗中的清泉,潺潺緩流,嬌脆的鳥聲和粗樸的牛鳴應和著。到了這樣的境界,使我把一切的煩惱,頓時淡忘。我不禁欣羨地想著,百姓雖然終年勞苦,生活不如牛馬,但這偉大可愛的自然,卻未嘗不能給他們以安慰。因又想到,他們自食其力,良善做人;我們食其食衣其衣的軍隊,若不為他們做忠誠的奴僕,為他們爭自由謀幸福,那不但對不住眼前這些勤苦同胞,就是看看那些犁田的耕牛,也應該覺得大大可恥的。想到這裡,我又從出世之想,重複回返到紛紜的現實世界中來——我一路不管是步行或是乘馬,總是這樣的暗思默想,沒個停歇,總覺得自己如果不能做一番有益於人民、國家的事業,那不如趕早放下槍桿,跑到山裡來過放牛種田的生活為好。
第十九章蜀道難(2)
不久,就過朝天關,又高又陡,“朝天”兩個字,的確可以形容它的形勢。過此即入廣元縣境。廣元是川北的鎖鑰,在嘉陵江的左岸,地方富庶,人煙稠密,穿的用的,吃的住的,種種風尚習慣,都與關中大大不同,漸漸可以看出四川的特殊風光來了。比如人們出門,多是坐轎子,且常見轎伕以及他種苦力在小館子中大吃米粉肉。勞動者有這種享受,在我們北方是極其少見的。在保定府,即便富有的人家,也只得在喜喪年節的日子才蒸米粉肉,而且只限於招待貴賓而已,普通人家還是吃不著的。一九一一年我到景縣招兵,偌大一個縣城,只有一家半肉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