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衣,尋橦跳劍,鼓鞞聲通晝夜不絕。……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選貌類胡者被以羊裘辮髮。五人建一落,張氈舍,造五狼頭纛,分戟為陣,系幡旗設穹廬,自居,使諸部斂羊以烹,抽佩刀割肉相啖。承乾身作可汗死,使眾號哭,剺面奔馬環臨之。忽復起曰:〃使我有天下,將數萬騎到金城,然後解發,委身思摩當一設,顧不快邪!〃

或以此為李唐出於蕃姓之證,①其然否不敢斷言。唯貞觀五年突厥平,從溫彥博議,移其族類數千家入居長安,承乾之好突厥言、突厥服,大約繫有見於流寓長安之此輩,因而心生欣羨,為所化耳。所謂〃習音聲學胡人〃、〃椎髻〃云云,俱指仿效西域妝飾而言,故史文特為析明,不與突厥淆混也。

《教坊記》又云:

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輩,有兒郎聘之者,輒被以婦人稱呼:即所聘者,兄見呼為新婦,弟見呼為嫂也。……兒郎既聘一女,其香火兄弟多相奔,雲學突厥法,又云我兄弟相憐愛,欲得嘗其婦也。主者知亦不妒,他香火即不通。

此皆因當時突厥勢盛,長安突厥流民又甚多,以至無形之間,習俗亦受其影響也。

隋及唐初,宮人騎馬,多著冪籬。永徽以後,皆用帷帽。開元初遂俱用胡帽,民間因之相習成風。《舊唐書·輿服志》紀之雲:

武德、貞觀之時,宮人騎馬者依齊隋舊制,多著冪籬,雖發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窺之。王公之家亦用此制。永徽之後,皆用帷帽,拖裙到頸,漸為淺露。尋下敕禁斷,初雖暫息,旋又復舊。咸亨二年又下敕曰:〃百官家口,鹹預士流,至於衢路之間,豈可全無障蔽?比來多著帷帽,遂棄冪籬,曾不乘車,別坐簷子,遞相仿效,浸成風俗,過為輕率,深失禮容。……理須禁斷。自今已後,勿使更然。〃則天之後,帷帽大行,冪籬漸息。中宗即位,宮禁寬弛,公私婦人,無復冪籬之制。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絕不行用。俄又露髻馳騁,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開元來……太常樂尚胡曲,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競衣胡服;故有范陽羯胡之亂,兆於好尚遠矣。

姚汝能亦謂:①

天寶初,貴遊士庶好衣胡服為豹幅,婦人則簪步搖。衣服之制度,襟袖窄小,識者竊怪之,知其戎矣。

此種胡服之好尚,自以兩京為特盛,故元稹詩有〃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羶滿鹹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之嘆。冪籬,馬縞以為〃類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繒帛為之〃②。此亦是西戎之服,《隋書·附國傳》:

▲虹▲橋▲書▲吧▲。

第14節:三 西市胡店與胡姬(4)

其俗以皮為帽,形圓如缽;或帶冪籬。

《舊唐書·吐谷渾傳》:

男子通服長裙繒帽,或戴冪籬。

白蘭國與吐谷渾同,其男子亦服長裙帽,或戴冪籬。馬縞謂象方巾,大約乘馬之時,以大幅方布被體,以蔽全身。乘輿或坐簷子,則冪籬不適於用。

冪籬可以障蔽全身,而帷帽則只拖裙到頸以下,較為淺露。

案帷帽即吐谷渾男子所服之長裙繒帽,吐火羅人所著之長裙帽,原為西域之服。郭思《畫論》謂:③

帷帽如今之席帽,週迴垂網。

《事物原始》雲:①

帷帽創於隋代,永徽中拖裙及頸。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紗全幅綴於油帽或氈笠之前,以障風塵,為遠行之服,蓋本於此。

馬縞雲:②

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韋為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飾。

吐谷渾、吐火羅之長裙帽,其所謂長裙即帽下之垂網也。永徽以前之帷帽猶裙長過頸。永徽以後,漸行短縮,所短縮者當為帽下稱為長裙之一部分。近來出土唐代陶俑,其中有一種女俑,即戴帷帽。餘所藏洛陽、長安兩地出土唐代女俑,多戴帷帽,今攝製數圖附後,以資參考(參看本篇所附第一圖及第二圖)。又日本原田淑人著《唐代之服飾》所附圖版一二之第三圖及圖版一三之第一圖即為戴帷帽之女俑。圖版一二第三圖之背面像,尚可見條紋痕跡,馬縞所云〃四周垂絲網之〃當即是此,唯前面一部分須將面部露出,並非四圍障蔽耳。

胡帽,在初唐時長安即有戴之者,前引劉肅《新語》,可以為證。胡騰舞舞人戴虛頂織成蕃帽,柘枝舞舞人亦戴卷簷虛帽(參看本篇論〃西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