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舞曲有《天曲》。樂器有鳳首箜篌、琵琶、五絃、笛、銅鼓、毛員鼓、都曇鼓、銅拔、貝等九種,為一部、工十二人。

《舊唐書·音樂志》:天竺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白練襦、紫綾袴、緋帔。舞二人,辮髮、朝霞袈裟、行纏、碧麻鞋。袈裟,今僧衣是也。樂用銅鼓、羯鼓、毛員鼓、都曇鼓、篳篥、橫笛、鳳首箜篌、琵琶、銅拔、貝。毛員鼓、都曇鼓今亡。

。§虹§橋 蟲 工 木 橋 書§吧§

第78節:附表(3)

《新唐書·禮樂志》:天竺伎有銅鼓、羯鼓、都曇鼓、毛員鼓、觱篥、橫笛、鳳首箜篌、琵琶、五絃、貝,皆一,銅鈸二。舞者二人。

《唐六典》卷十四太樂令所掌:四曰天竺伎。鳳首箜篌、琵琶、五絃、橫笛、銅鼓、都曇鼓、毛員鼓、各一,銅鈸二,貝一。舞二人。

《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四方樂:天竺樂樂工皂絲布幞頭巾、白練襦。紫綾袴、緋帔。舞二人,辮髮,朝霞袈裟,若今之僧衣也。行纏、碧麻鞋。樂用羯鼓、毛員鼓、都曇鼓、篳篥、橫笛、鳳首箜篌、琵琶、五絃琵琶、銅鈸、貝。其都曇鼓今亡。

試較上述隋唐龜茲、天竺二部樂,雖隋時龜茲部舞曲之《小天》一曲,未能必其即為天竺部舞曲之《天曲》;又唐時龜茲、天竺二部樂樂工服飾頭巾同。而龜茲部抹額皮靴,不脫胡人之氣,天竺部則緋帔麻鞋,已是炎徼之風。氣候各別,服飾遂殊,比而觀之,似難強合。然更一較二部樂器,大都相同,則不能不生同原傳授之想。故愚就隋唐龜茲、天竺二部樂器比較推論,敢謂九部樂之龜茲樂,實以印度為星宿海也。考之慧皎《鳩摩羅什傳》,龜茲與天竺交往之盛,可以想見。梵僧既時有將《華嚴》梵本至龜茲者,①而木叉毱多遊學印度,且歷二十餘載。②文化交流,則龜茲樂之出於天竺樂,其說固不得詆為無稽矣。今更以表明二部樂器之同異如次:

附表三

龜茲、天竺二部樂器同異,徵之上表,可以瞭然。至於龜茲一部,各書所紀,間有異同,是則由於後來變易,故至隋乃有西國龜茲、齊朝龜茲、土龜茲三部之別雲。③

三 蘇祗婆琵琶七調與佛曲

唐之燕樂,遼之大樂,其導源為蘇祗婆琵琶七調。然如後來燕樂宮調及《遼·志》四旦二十八調,其所標舉,仍存蘇祗婆七調舊名者,僅般贍一調而已。①惟近來發見之敦煌石室遺籍中,涵無數佛曲。佛曲中有娑阤力及般贍二調焉。②案《隋書·音樂志》西涼部有《于寘佛曲》。考之蕭梁武帝為正樂十篇以述佛法,又有法樂梵唄之屬,當亦佛曲之流亞也。惜其辭俱不傳。至唐南卓著《羯鼓錄》,於錄存諸宮曲名而外,復有諸佛曲調及食曲之名。其諸佛曲凡十調,即:

《九仙道曲》、《盧舍那仙曲》、《御製三元道曲》、《四天王》、《半麼那》、《失波羅辭見柞》、《草堂富羅》二曲、《於門燒香寶頭伽》、《菩薩阿羅地舞曲》、《阿陀彌案當為阿彌陀大師曲》。

食曲凡三十三調,即:

《雲居曲》、《九巴鹿》、《阿彌羅眾僧曲》、《無量壽》、《真安曲》、《雲星曲》、《羅利兒》、《芥老雞》、《散花》、《大燃燈》、《多羅頭尼摩訶缽》、《婆娑阿彌陀》、《悉馱低》、《大統》、《蔓度大利香積》、《佛帝利》、《龜茲大武》、《僧個支婆羅樹》、《觀世音》、《居麼尼》、《真陀利》、《大與》、《永寧賢者》、《恆河沙》、《江盤無始》、《具作》、《悉家牟尼》、《大乘》、《毗沙門》、《渴農之文德》、《菩薩緱利陀》、《聖主與》、《地婆拔羅伽》。

按之食曲調名,多述佛法,當亦諸佛曲調之類。而諸佛曲調中之《九仙道曲》及《御製三元道曲》,當屬於唐創之道調,餘則所屬諸調,俱無可徵。今考之敦煌發見之佛曲,標舉諸調,名俱可考。凡有婆陀調、乞食調、越調、雙調、商調、徵調、羽調、般涉調、移風調九調。

婆陀調曲有:《普光佛曲》、《彌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德佛曲》、《如來藏佛曲》、《藥師琉璃光佛曲》、《無威感德佛曲》、《龜茲佛曲》。

乞食調曲有:《釋迦牟尼佛曲》、《寶花步佛曲》、《觀法會佛曲》、《帝釋幢佛曲》、《妙花佛曲》、《無光意佛曲》、《阿彌陀佛曲》、《燒香佛曲》、《十地佛曲》。

越調曲有:《大妙至極曲》、《解曲》。

雙調曲有:《摩尼佛曲》。

商調曲有:《蘇密七俱陀佛曲》、《日光騰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