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一個大的體制中被框住了,我覺得真是一個悲劇。〃

另一次是在位於西單的他的平房屋裡:〃為什麼會下馬?形式上最直接的原因是上面不讓拍了,實際上是對我過去兩部電影製作方法的否認。我現在不能想是哪一個直接的事情,是不是我常去廣電部電影局交流就可以拍下去呢?如果我好好去協調會不會出現《北京雜種》這樣的影片呢?肯定就沒有了,《媽媽》這樣的影片也不會有,而且今天我也不可能去拍《一地雞毛》。很多東西我完全想不出自己應該怎麼去做,如果完全去那樣做,是不是我想做的電影呢?所以說現在不管做什麼樣的假設或結論,只能自己堅持待下去或活下去。有機會再說,當然是自己去尋找機會。沒有人會送給你機會。〃

寧岱拍完此片後,又將《一地雞毛》停拍的詳細經過寫成了書,共20萬字,書名也叫《停機》,但至今未找到出版商。〃我覺得這件事根本不是什麼官方與非官方的矛盾、衝突,就象文革中的許多悲劇一樣,純粹是知識分子之間你爭我奪造成的。這件事反映了電影界內部長期以來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有的導演見別人得獎就不舒服,在國外到電影節上去捅,回到國內到電影局去告……很多外界不知道的事情我都寫進了書中。〃

寧岱說她是個有話就想說的人,如果一段時間寫不出東西就感到痛苦。

《停機》完成於1994年元月,正好參加2月的鹿特丹電影節。

第四章 實驗戲劇與影視(4)

自己的電影何建軍

【簡歷】何建軍(又名何一),男,1960年生,北京人。9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

1993年,拍攝黑白故事片《懸戀》(又名《紅豆》、《世紀末的對話》)。1991年,拍攝彩色紀錄片《自畫像》,片長23分鐘。兩片均於1994年2月應邀去荷蘭參加第23屆鹿特丹電影節。其中,《懸戀》獲國際影評人獎,去過10幾個電影節展映。

1986年,拍攝紀錄片《一個朋友》,片長20分鐘。

1994年元月至95年2月拍攝《郵差》。該片去過20多個電影節參展,在24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獲金虎獎(青年導演獎),在95年5月新加坡電影節上獲GOLD獎。

何建軍是82年開始接觸電影的。高中畢業後,他一直在家待業,臨時性的在報社幹過、做過建築工人。後經人介紹,去黃建中的《如意》劇組幹雜活,從此,再也未與電影分離;並與一連串第五代導演結緣,在 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等導演的影片中,何建軍先後做過《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藍風箏》等多部影片的副導演。

與第五代導演合作的10年裡,他邊幹邊琢磨,〃漸漸形成一種連自己都不能抗拒的心理,即用電影說話,用電影關注今天現實生活裡的人。〃86年,他用積攢的錢租來攝像機,和幾位朋友合作拍了第一個短片《一個朋友》,拍攝時間是兩天,拍攝經費為2000元。這個片長20分鐘的紀錄片,錄下了星星美展畫家米丘在國內的最後一次畫展。〃看到自己對電影的想象和曾經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及人物,變成有聲音有畫面的東西,心底真有種說不出的興奮和刺激。〃

〃為了去驗證那些曾經思考過積累過的有關電影的東西〃,88年,何建軍去了電影學院的導演進修班。

91年,他拍了紀錄片《自畫像》,片長23分鐘。這是他的第二個短片。片中紀錄了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裘沙對身世的訴說及他的一次畫展。裘沙先生除了是位畫魯迅題材的畫家外,還是一位歷次政治運動都受衝擊的知識分子。

93年元月1日,何建軍的第一部故事片《懸戀》開拍。他是用拍廣告片和妻子籌來的錢買的膠片。那時一本黑白膠片(國產樂凱牌)是300元,他買了30本,而一般需要40本。當他買完膠片,兜裡只剩下了五千元。但他還是開機了。

《懸戀》的動機來自何建軍中學時代的一個事件。用何建軍的老師韓小磊的話來說,《懸戀》是何建軍對童年的一次記憶的終極縈繞,他一直想表達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狀態,脆弱、敏感、自身免疫力的缺乏。

《懸戀》的故事是:某所精神病院年輕的男護理員,因看過年輕漂亮的女病人的病歷,然後兩人之間發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情糾纏……

片子的場景設在國棉三廠職工醫院。女主角由史可義務出演。〃這樣一部電影,如果沒有這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