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冶確實有點道理!
朱自冶的道理還在向前發展:“這放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因人、因時而變。一桌酒席擺開,開頭的幾隻菜都要偏鹹,淡了就要失敗。為啥,因為人們剛剛開始吃,嘴巴淡,體內需要鹽。以後的一隻只菜上來,就要逐步地淡下去,如果這桌酒席有四十個菜的話,那最後的一隻湯簡直就不能放鹽,大家一喝,照樣喊鮮。因為那麼多的酒和菜都已吃了下去,身體內的鹽分已經達到了飽和點,這時候最需的是水,水裡還放了味精,當然鮮!”
朱自冶不僅是從科學上和理論上加以闡述,還旁插了許多有趣的情節。說那最後的一隻湯簡直不能放鹽,是一個有名的廚師在失手中發現的。那一頓飯從晚上六點吃到十二點,廚師做湯的時候打瞌睡,忘了放鹽,等他發覺以後拿了鹽奔進店堂時,人們已經把湯喝光,一致稱讚:在所有的菜中湯是第一!
整整的兩個小時,朱自冶沒有停歇,使人感到他的學識淵博,像冰山剛剛露了點頭。他在掌聲中走下臺來,挺胸凸肚,紅光滿面,滿頭的白髮泛著銀光,更增加某種莊重的氣息。包坤年從人群中擠上去,緊緊地拉住了朱自冶的手:“朱老,你講得太好了,我都作了記錄,只是記錄得不全面,我想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