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無限慾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滿地的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
研究太平天國運動史的專家簡又文先生,認為“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並由此得出太平天國“大破壞” 論,而同世代的羅爾綱先生卻熱情謳歌了太平天國的革命精神和反抗精神,甚至是創新精神。簡與羅,兩位同治太平天國運動史的專家,同樣有著極高的史學造詣,得出的觀點卻是如此的迥然不同。
“大破壞”,就是對人口和社會財富的巨大破壞,而這種破壞又是中國歷史可悲的歷史迴圈率使然。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說,大自然消滅過多的人口只能透過瘟疫和戰爭。這場部分因為人口太多而引發的內戰,終於消滅了大量的中國人口,這樣的結果,是不是為後來的中興提供了條件呢?
如果答案是的話,又何嘗不是一種壯烈的悲涼?
唐德剛先生在《晚清七十年》裡說的,太平天國就是一場“揭竿不起的大運動”,以暴制暴,從來就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願中國不再有農民式的造反。
作者的私人部落格《與歷史散步,和生活握手…西門送客的自留地》:。 。。
3.1、來鄰不善,沙俄的鯨吞蠶食
鴉片戰爭後,英法美等強國一向被清朝統治者視為大患,其實這些歐美國家,大都奉行商業殖民主義,商業利益最為主要,倒沒有什麼大的領土野心,即使是香港,最初也是為了貿易的方便。但俄國和日本就大不一樣了,這兩個國家推行的是土地殖民主義,動輒就要中國裂疆割土,據為己有,那可是會導致中國亡國亡鍾,開不得玩笑的。本章即以伊犁事件為介入口,說說中俄領土的歷史爭端和問題。
人守其土,先佔先得,國土必須要本國的人去據有,俄國人鑽了這個空子,才佔有了黑龍江下游地區。倘若滿族統治者在十八世紀後早點讓富餘的人口闖關東進入東三省,假以時日,中國人就自然會佔有整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那時哪有沙俄的機會呢?蘇聯解體後,俄國人如今對中國人大量進入他們的遠東地區,不也是抱有十二分的警惕嗎?!
3.1、來鄰不善,沙俄的鯨吞蠶食
沙俄原被叫作“羅剎國”(Russia的譯名),本不與中國接壤。直到公元820年,在基輔一帶才建立了一個名叫“羅斯”(Ross)的公國,13世紀蒙古人西征的時候,羅斯公國分崩離析,歸附於當時的金帳汗國。為了獲得蒙古人授予的“俄羅斯大公”封號,羅斯公國的各王公不惜奴顏婢膝,相互傾軋,最後莫斯科公國脫穎而出,並日漸強大,最終擺脫了蒙古人的羈絆。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沙皇,由此,沙皇俄國走上了四出擴張的道路。
對於沙俄侵佔中國的大量領土,滿清統治者是要負主要責任的。當然,這並不僅僅是指的那些和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事實上,那些條約的簽訂,一來是因為大清孱弱無力有所逼迫,二來是因為統治者對疆域領土概念的盲目無知無所作為。但最關鍵的是,因為滿族人的自私,將東北三省和新疆當成是滿族人的最後依附之地,在非常之時留給自己的一條退路,而禁止漢族和其他民族向這些地區移民,這導致這些地區人口極度缺乏,這才給了沙俄可乘之機。
晚清時期被沙俄割去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區,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滿清統治者禁止人口向這些地區遷移的錯誤政策導致。約瑟夫。弗萊徹教授在《劍橋中國晚清史》裡不無遺憾的說,“清帝國喪失了最東北的廣袤而寶貴的土地,因為清政府沒有看到這些土地的價值,並且依然堅持把漢人限制在中國本土這一過時的政策”。
一直到十九世紀後期,清政府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放開漢人遷移的限制,這才有了“闖關東”、“走西口”的移民浪潮,而這也是中國東北和西北部的人口充實化、實體化過程。不然的話,東三省和新疆都難以保住。
早在十七世紀的時候,沙俄勢力已經擴充套件到西伯利亞地區並逐漸接近了中國領土。1650年到1680年間,俄國的哥薩克僱傭兵多次侵到雅克薩和松花江口一帶。當時康熙帝見來者不善,便於1685年到1686年下令清軍水陸並進,在雅克薩重創俄軍,雙方便在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規定,以格爾必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在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