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飛機需8名飛行員,“中航”將負責每位飛行員最初的培訓,之後,飛行員每月按60個小時飛行,基本工資是700美金,超過基本飛行小時另外結算。

這哪能看出是戰火繚繞下的商業航空公司,簡直就是和平時期一個精打細算一心期望著日後能有個好“收成”的小業主。

邦德啊邦德。

估計是計算時一時興起,捎帶腳,邦德把“中航”在即將開闢的新航線上飛行“成本”也估計出個大概。

外交部長需要15架DC—3,這和邦德與黃寶賢最後定奪的至少是35架出入較大。在轉交給宋子文的第三封信箋中,邦德寫道:

35架飛機應該是公司的最低保障,這樣,至少,每架DC—3每月能夠運載60噸貨物進入中國,再運出30噸出口物資。最大運量為運進120噸,運出60噸。如按最低運量估測,每噸運費成本為206美圓,當然,運量達到最大時,這個數字將隨之降低——106美圓。(注三)

飛機數量、成本核算、機務維修、後勤保障、飛行員工資、最大最小運力,一切面面俱到。估計連外交部長、連交通部、連黃寶賢都沒來得及考慮、沒想到的事情,邦德已經作出了估算和安排。

開闢新航線突然間使宋子文、邦德之間的交往如此之緊密。不知道外交部長此時是否還記得,就在一年前的美方飛行員*期間,邦德從千里之外趕回中國,期望能得他的接見,結果遭到冷冰冰的拒絕。此時,如果他長著千里眼能看到邦德在“中航”辛勤工作的情景,保不準他會說,這個美國佬,真夠哥們意思!

邦德“夠意思”的事情還在繼續。

最後交送到宋子文手中的備忘錄,不知道邦德是不是那種一遇見“事兒”就特別“興奮”的人,還是美國人普遍的個性張揚,在這份“備忘錄”中,邦德近乎誇誇其談:

實際上,最理想的航空貨運線路是從密*到中國境內湄公河(應為瀾滄江。——筆者)大橋以東、雲南驛附近。之所以使用密*作為西面終點,基於三個方面:一、它是緬甸北部鐵路終點。二、它離日本人的空軍基地遠,相比之下比較安全。三、此地適宜飛行的天氣明顯比容易發生濃霧的臘戌優越。 txt小說上傳分享

馬拉松式談判“新航線”(4)

用航空運輸貨物到雲南驛,可將從緬甸鐵路終點站到昆明的卡車運輸距離從750公里減少到215公里。最重要的是,它繞過了湄公河(同上)上的主要橋樑——這些橋樑更容易受到空襲。換言之,飛機載運貨物越過卡脖子地段,從那裡再往後,貨物可以由地面更安全、更穩當、更便宜地運輸。

據我估算,一架DC—3從密*運到雲南驛的貨物,幾乎為運到昆明的三倍,且極其安全!

當然,一切也並不是完美。還有許多麻煩:密*與雲南驛之間地勢高而崎嶇不平,航線以西和以北的地區,即空襲時貨機常常被迫飛行的地區,情況更糟——天氣經常不好,而且以風大著稱——一年大部分時間風速達每小時40—70英里……

天氣好的時候,我們飛行高度應為12 000—20 000英尺,此間,目視100英里範圍內,山巒高度超過17 000英尺。但是我相信,只要適當注意和訓練,所有這些危險可以控制。

而一旦控制,事實上就成為安全因素——在那個地區的上空、那樣的天氣條件下,日本人的飛機不會對我們追逐得太遠!(注四)

這哪是“備忘錄”啊,這簡直就是講臺上的領導人宣讀長篇大論的國際國內形勢分析報告。

詳細、嚴謹、真實、客觀也是威廉·蘭霍恩·邦德一貫工作作風(所有和美國人共過事的老人都有過這樣的評判)。在這份洋洋灑灑的“分析報告”中,邦德從空中講到地面——面面俱到,這已經超越了他的職責範圍,不僅“規劃”了滇緬公路,還“分析”了敵情,把國民政府交通部的事兒、把軍情機關的工作都給做了。

在這篇姑且稱之為“空中、地面運輸及敵我態勢分析報告”最後,個性張揚的美國佬依舊不忘在謹慎的“悲觀”中續個“貂尾”:

……重要的是,要記住,一旦飛行後,一切將變得非常困難。因為每次飛行都會涉及飛行界所知中的每一種障礙——普遍的壞天氣,越過世界上最高和最崎嶇的地區。還有,實際上還沒有任何地面設施!

此外,所有的飛行是在所運送的物資來源於12 000英里以外的一個幾乎完全被封鎖的國家裡進行,而且,我預言,每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