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笠蚩姑澇��秸��ⅲ��蜆ぷ魍V梗��菡秸�枰�紙�辛死┚�5�1951年10月,軍隊總人數增加到627萬人,是我軍歷史上兵力最多的時期。 1952年1月,我軍進行第二次大裁軍。總部和各機關以及國防軍步兵部隊人數減少,軍兵種部隊和院校人數擴大,其中還有95萬人地方部隊改編為公安部隊,全軍總定額保持在300萬人左右。 1953年8月,我軍進行第三次大裁軍。全軍總兵力精簡23�3%,其中陸軍部隊精簡比例最大。 1957年1月,我軍進行第四次大裁軍。到1958年底,全軍成建制地集體轉業或移交地方的有1個軍部、46個師、30餘所院校。精簡最多的還是步兵部隊,全軍總人數與新中國成立時相比,精簡了61%。 1975年底,我軍進行第五次大裁軍。“文革”期間,部隊組織編制混亂,比例失調,機構臃腫,幹部嚴重超編。裁軍中,精簡最多的是工程兵、鐵道兵。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比1975年減少13�6%。 1980年,我軍進行第六次大裁軍。當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軍隊再次進行精簡整編,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鬥人員和保障部隊,將一部分部隊移交地方。 1982年9月,我軍進行第七次大裁軍。51萬餘人的鐵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鐵道部和原配屬的國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部隊轉到武警部隊。從此,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兩個兵種在我軍序列中消失。 1985年6月,我軍進行第八次大裁軍。中央軍委決定裁減軍隊員額100萬人。這次裁軍使我軍實現了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1997年9月,我軍進行第九次大裁軍。中央軍委決定裁軍50萬人。 2003年9月1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宣佈,2005年前,我軍再裁減員額20萬,由此拉開了第十次裁軍的序幕。 與幾次裁軍相同步,陸軍航空兵部隊、電子對抗部隊、海軍艦載機部隊等新兵種,以及預備役部隊相繼成立,解放軍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堅實步伐。 現代企業管理經過100餘年的發展,大型企業越來越多,企業規模也越來越大,那麼在管理經營方面就臨著新的挑戰,即“精幹的總部”和“濃縮式的經營”。“精幹的總部”就是使企業總部縮小化並充滿活力;“濃縮式的經營”就是重構企業的經營機制。總之,都是為了順應市場變化而徹底強化企業的領導體制和經營體制。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唐納·薩爾在最近總結的由“成功模式”到“行動慣性”的企業成敗規律中特別指出:外部環境發生急劇的變化時,昔日的成功模式可能成為今日的桎梏。商場中適者生存,只有因時而變,企業才能持久成功。成功企業往往有一種致命的慣性,越成功的企業慣性越大。這一理論有助於中國企業發現那些阻礙成長的因素,並作出有效的變革。中國正在經歷轉型,企業界尤其如此,而中國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使得這種變革非常迫切。 解放軍之所以具有極高的作戰效率,善於放棄是原因之一。在實戰中,解放軍的一個重要戰略就是“放棄區域性戰場”。這種策略在解放軍幾次重大作戰中都有鮮明的體現。在戰爭指導上,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的和首要的問題,在於對全域性和各階段的關係關照得好或關照得不好。只有“懂得了全域性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區域性性的東西”。解放軍善於突出各個區域性在戰爭全域性的地位,因而從奪取區域性的優勢和勝利,發展到奪取全域性的優勢和勝利。 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由小變大的問題。沒有一定規模,沒有一定實力,就不可能是一個有影響的企業,所以,大多數企業開始都是用“加法”的方式把企業做起來。但企業由大變強,就需要調整企業的產業和組織結構,可以說,企業由大變強,再透過“強”變得更大,則是靠“減法”。&nbsp&nbsp&nbsp&nbsp

10次大裁軍(2)

萬科起家是靠“加法”,最紅火的時期大約是在1992年前後。第一,萬科在深圳房地產業折騰了幾年,總覺得施展不開,此時適逢全國放開的形勢,於是萬科成了深資北上的領頭羊;第二,萬科透過1991年6月第一次增資擴股以及1993年4月發行B股,籌集到好幾個億資金,手裡有錢了,自然是窮則居家,富則上路;第三,作為上市公司,萬科也面對著股民要求業績的壓力。在1992年前後大約兩年的時間裡,王石一改往日“坐山虎”的形象,以“下山虎”的姿態奔走於全國各地,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一是推廣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