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軍大舉反撲,幽州輕騎進退兩難,攻向中路,只會把側後暴露給冀州軍的兩翼,會被包圍,整個戰局都會徹底糜爛!但中軍催戰的戰鼓卻始終不停,只是節奏越來越快,催的越來越急。
儘管離中軍很遠,但透過鼓聲,秦風依稀到了大哭著擂鼓的主公的身影,要說現在最痛心,最後悔的是誰,無疑就是他了……
大概是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事實吧,所以,他拼命擂鼓催戰,想挽回些什麼,卻不知道,他這樣做,只會把更多的袍澤推向深淵。
發現了這個意外的戰機,冀州軍的反應極其迅速,顏良文丑兩支輕騎在完成了兩翼包抄的任務之後,在中路合兵一處,直撲公孫瓚的中軍!
秦風得睚眥俱裂,兩翼被牽制,白馬義從所剩無幾,能保衛中軍的,就只有步卒了,堪稱幽州軍軟肋的步卒!
“走吧。”就在肝膽欲裂之際,一隻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耳邊傳來的聲音與手掌一樣,寬大而厚重。
一如既往的,下一刻,洶洶的戰意隨著咆哮聲燃起:“隨我來,給義從的兄弟們報仇!”
“誓死追隨!”包括還沒將自己當成泰山軍一員的趙雲在內,一千支手臂高高舉起,轟然響應。
萬馬齊喑之中,一千輕騎逆流而上,迎著剛剛葬送了白馬義從,似不可戰勝的玄襄大陣,疾衝而去!(未完待續)
………【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
王羽反擊的速度,比他預計的要遲一些。
泰山軍戰前所處的位置,是幽州軍的左翼中段,不是說走就能走的。若是不打招呼就貿然離開,不遵號令,傷了兩家和氣事小;攪亂陣型,露出可供敵人利用的破綻才是最致命的。
而左路的總指揮也不是與王羽交好的田楷,而是第一次見面的公孫範。
此人沒什麼心機,比嚴綱、單經好相處得多,但同時,他也沒有靈活變通的能力。在沒得到中軍的命令前,說什麼都不肯鬆口,只是要遵照中軍發出的前一個命令作戰,害得王羽著實費了番唇舌,才算說服了這個榆木腦袋。
直到反擊開始前的一刻,王羽還在搖頭嘆息。
幽州軍雖強,但人才卻太少了些。目前,幽州軍內部,功勳大將都已經老了,更看重保全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在開拓方面用的也是老一套的觀念。
而年輕一輩的人才卻青黃不接。公孫越算是個不錯的,結果卻在與大局無關的豫州戰死了。
從基層慢慢提拔的方式,更適合在太平年月使用,既方便辨識人才的能力,也方便老人壓制新人,維持軍隊內部的秩序。放在如今這個亂世,認準了人才,直接加以重用才是王道。
在前世的三國時代,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曹操;劉備用人,是到了後期才漸漸成熟的;而東吳的用人之策,在孫策死後,基本上與袁紹也沒什麼兩樣了,重在權謀制衡,更看重當地的名士豪強,所以太史慈才一直無法出頭。
當然,現在最強的是自己了。就算還不夠完美,但憑著先知先覺的能力,在人才挖掘上,自己已經領先了非常之多了,而且這個優勢還在持續的擴大之中。
不過,再怎麼有優勢,也要過了眼前這關才行。如果幽州軍這仗敗得太慘,很可能會失去威脅冀州的力量。以袁紹對自己的忌憚程度,冀州未必會如歷史上一樣對公孫瓚窮追猛打,很有可能轉向青州!
所以,現在的目標就是儘量維持住戰局,在保全幽州軍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打擊冀州軍。
眼下,王羽的目標是顏良文丑的輕騎,保障中軍的安全,是第一要務。至於之後如何扭轉局勢,他暫時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成與不成,尚在兩可之間。
如果先知的資料沒錯的話,成功的希望就很大,如若不然……嗯,應該不會錯的,王羽側頭看了一眼,白馬銀袍的小將神色鄭重的回視,以此來向王羽表達無畏之意。
第一次上戰場就這麼鎮定,應該不會錯了。
“嗚……嗚嗚……嗚嗚!”另一側,號角聲急響,黃驃馬緊緊的跟在王羽身側,仗著手快,太史慈臨時擔任了號手,正用號角催促兄弟們結陣。
離開大陣之處,泰山輕騎的隊形相對鬆散,在跑動過程中,靠著幽州老兵的指引,大夥自然而然的結成了一個楔形。王羽為鋒,太史慈為左刃,擔任右刃的是新來的趙雲,而非老將秦風。
對於王羽的安排,令得弟兄們有些奇怪,卻也沒人質疑。趙雲本身的武藝,大夥都有目共睹,王羽對其的看重,更是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