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決議於1844年10月在他的領地所在地海華斯附近舉行的會議就證明了這一點。工人對這些法律非常冷?,但是他們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譬如說要求以低廉的租金出租小塊土地,而且他們當面向賴德諾伯爵說出了不少辛辣的真理。這樣,工人階級的運動就深入到偏僻、保守、精神上陷入酣睡狀態的農業區去了,而且由於這些地方普遍窮困,運動就像在工廠區那樣,很快紮下了根並且活躍起來。
至於農業工人的宗教感,那當然比產業工人要強些,但他們和教會的關係還是很緊張,因為在這些地區裡幾乎所有居民都是信仰英國國教的。“晨報”的一個記者以“一個跟在犁後面吆喝的人”G做筆名報道了他在農業區的旅行,就中敘述了他和幾個短工在教堂門口的談話:“我問他們中的一個人,今天的傳教士是不是他們自己的牧師。‘是呀,去他的吧(Yes,blasthim),他是我們自己的教士;他老是在乞討,從我認識他那天起,他一直就在乞討’(傳教士呼籲大家捐錢,用來使異教徒改宗)。
另一個人補充說:‘從我認識他那天起,我還沒有見過一個教士不老是為這為那向人乞討的。’一個剛從教堂裡出來的女人說:‘是呵,工人的工資老是下降,可是看看那些有錢的懶漢吧,教士們就是和這些傢伙一起吃、一起喝、一起打獵的。天哪,我們寧願到習藝所去,寧願餓死,也不願替那些到異教徒那裡去的教士出錢。’另外一個女人說:‘幹嗎他們不把每天老在薩里斯柏雷大教堂裡哼哼唧唧的那些教士搞到那裡去?在那個教堂裡,除了石頭,?也不聽他們的。為什麼這些傢伙不到異教徒那裡去?’最初和我談話的那個老頭說:‘這些傢伙是不會到那裡去的,他們有錢,他們的土地多得不得了,但是為了擺脫那些窮教士,他們就向人捐錢;我很清楚他們要的是什麼;我早就把他們看透了。’我問:‘這是怎麼回事呀,我的朋友們,難道你們老是懷著這種痛恨牧師的心情走出教堂嗎?你們為什麼老到教堂裡去呢?’一個女人回答道:‘我們為什麼去?只要我們不想丟掉一切,不想丟掉工作和一切,我們就得去;當然我們只好去。’後來我才知道,如果他們到教堂去的話,他們就可以得到燃料供給方面的一些小小的優先權和一小塊種土豆的地,當然這塊地是要他們付租金的。”我們的記者在描述了這種貧困和愚昧以後,就用以下的話作為結束:“現在我敢斷言,這些人的狀況、他們的窮困、他們對教堂的仇恨、他們對教會的顯貴們的外表上的順從和內心裡的怨恨,在英國所有的農村教區裡都是常例,相反的情形倒只是例外而已。”英格蘭的農民向我們表明大土地所有制條件下的人數眾多的農業無產階級在農業區裡引起的後果,而在威爾士我們卻看到了小佃農的破產。在英格蘭的農村教區裡重演著無產者和大資本家之間的對抗,而威爾士農民的遭遇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不斷破產相類似。威爾士的農民多半隻是小佃農,他們不能像條件比較好的英格蘭大農場主那樣合算而便宜地出賣自己的農產品,但是他們卻不得不在同一市場上和這些大農場主競爭。同時也應該注意到,許多地方的土壤只適宜於收入很少的畜牧業,而威爾士的農民由於眷戀自己民族的孤獨性,就比英格蘭的農場主要保守得多。但是,首先是他們相互間的競爭、他們和英格蘭鄰居的競爭以及這個競爭所引起的地租的提高,使他們破產到幾乎不能維持生活的程度,而由於他們看不出自己的狀況惡劣的真正?因,他們就把這種?因歸之於各種各樣的小事情,例如高額的通行稅等等。當然,高額的通行稅也妨?農業和貿易的發展,但是由於每一個承租土地的人都把這些稅算到固定的開支裡面去,所以歸根到底這些稅還是由土地佔有者負擔的。此外,佃農們也都極端憎恨新的濟貧法,因為他們本身?常有受它支配的危險。1843年2月,威爾士農民日積月累的不滿情緒在有名的“利碧嘉騷動”中爆發出來了。許多男人穿上女人的衣服,塗黑了臉,結成幾個武裝大隊,襲擊了那些在英國用來代替關卡攔路杆的大門,在響亮的歡呼聲和射擊聲中搗毀了這些大門,還打壞了通行稅徵收入的小房子,以神秘的“利碧嘉”的名義寫恐嚇信,有一次甚至還襲擊了卡馬登的習藝所。後來,當調來了軍隊並且加強了警察時,農民們便異常巧妙地把他們引入迷途,當軍隊被四面山崗止傳來的號角聲引誘著向相反的方向推進的時候,農民們便打壞了這裡的大門。當軍隊增加得太多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放火,甚至殺死個別的人。像往常一樣,這些較大的犯法行為就是運動的尾聲。一些人由於不同意這種鬥爭方式,另一些人由於害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