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摳,按重量吧。”女祭司有些狡黠地說道,然後看向張凡虎他們放在神廟中的皮水袋,她顯然是想直接用阿洛樹樹枝或樹幹與收集好的休洛樹樹汁做同等重量的交換。
面對女祭司的請求,張凡虎當然想也不想地回絕了,在這時候可不是什麼大男子主義的時候,休洛樹在他手中是一種劃時代意義的東西,這是族人們的財富。他現在代表的是一個集體與另一個集體的談判,就像現代社會中的外交官,大家合作關係歸關係,但是利益是絕對要分毫必爭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跨越的文明
在大荒族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張凡虎等人就離開了,兩噸多重的河馬肉他給對方留下了一半,這讓大荒族人大喜過望。現在是一年最乾旱最難以狩獵的時候,角馬、斑馬等數量多重量大速度也並不是很快的易捕獲的動物已經遷徙走了,而各種羚羊體積不大,肉少,最重要的是數量少、速度快,難以捕捉。犀牛、河馬、大象等“肉山”只做短途遷徙,它們一般都生活在距水源較近的地方,但是不到萬不得已絕對沒人想打它們的主意,所以一噸重的肉食是一個重禮。
所有人都來送行,這次八十幾個獵手和神仕們都回來了,儀式比昨天迎接他們的時候熱鬧得多也隆重得多。女祭司站在她椅子上,背後跟著十餘人,其餘的站在了張凡虎身後。由於五十幾個獵手和二十幾個神仕他們有一半的人揹回來的河馬肉都不用還回來,也就是這四十餘人背的河馬肉全部送給了大荒族,現在他們就成了張凡虎他們的苦力。。
幾個老頭和女祭司一致決定,接受了張凡虎他們禮物的族人負責把另外族人揹回來的河馬肉給張凡虎他們送回去,六十人的隊伍就要向前了。在涼爽的猴麵包樹林邊上,張凡虎向大荒族最高領袖幾個老頭先是行對方的離開禮節,然後是己方部落的,最後他選了一個讓其餘人都看不見他面部的角度走到女祭司面前。
女祭司也看出了張凡虎的意圖,靜等著他。“這次合作愉快,希望我們還有更多的機會。你,需要紙嗎?嘿嘿。”張凡虎邊說邊行禮,然後在女祭司回禮的時候突然加了最後一句,接著沒等女祭司回過神來微微一笑,背上一大捆幹樹枝,拔出插在地上的“艾考瓦”,轉身向著族人們給他留下的道大步走去,族人們跟在後面。
女祭司先是微笑著,在聽到最後一句時先是一愣,然後躲在珠串後面的臉微微紅了,最後看著張凡虎的背影略微一思考,心底有些凝重,她明白這個能孤身一人來到史前並生活得很好,混得風生水起的人不會無的放矢,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調戲她,他很有可能是認真的,雙方將來肯定有更好的合作前途。
她與張凡虎交換了雙方所需,但不是用樹與樹交換,而是按最先女祭司提出的以樹枝換樹汁,只不過是一皮水袋也就是五公斤重的休洛樹汁換取二十公斤重的阿洛樹枝,張凡虎背上這一捆就有四十公斤,是用兩水袋休洛樹汁換的。
這是一種很好的交換方法,同時也是初步合作的一種試探:女祭司的人來幫助搬運河馬肉並給他們解圍的時候距湖泊邊的樹林只有數百米,如果他們要找休洛樹是絕對能找到的,而張凡虎有三十公里遠視距的望遠鏡,以大荒族為中心尋找,以他們的綜合實力要找到阿洛樹也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合作需要真誠,雙方都知道這兩種樹對彼此的重要性,更明白對方對己方的重要性,盟友的必要性,所以也都沒有打算去打對方資源的主意,所以下一步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不得不說,女祭司很聰慧,她能從外表看似無理甚至粗俗的話語中得出張凡虎真正的想法,“知人者智,知之者明”,這就是知己的難得與可貴之處了。張凡虎的確不是在調戲對方,而且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周圍太多人,沒有辦法讓一個人也不能發現他說話,他也不能保證只有女祭司一人能聽懂漢語,他更沒有那份閒心。他是認真的。
現在族人們完全不會被餓肚子了,每年初冬只要在好望角勞累半月,那麼至少半年的食物就完全夠了,前幾個月第一次捕魚,不僅經驗少,而且時間緊造成漁網數量也不夠,收穫沒有達到族人們的極限,如果下一個月沙丁魚再次回訪,那很有可能一年的食物都足夠了;每年的角馬大遷徙是非洲大草原上陸生食肉動物們的天堂時間,擁有弓箭、投矛、鏈石等先進武器在之後肯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史前智人如果沒有張凡虎的帶動是沒有可能會織網捕魚的,也不會制弓射箭捕獵,現在他們是富裕部落。另外好望角邊上還有上百畝的椰樹林、草原上隨處可見的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