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白痴。”路易斯就這麼評價。他們說處理這些信件要花六個星期。路易斯認為,在聯邦快遞時代,如此拖沓是不可容忍的。

◇歡◇迎◇訪◇問◇BOOK。◇

第29節:成功(2)

他們給電子邊疆基金會的成員免費寄送了第一期雜誌,在信件附言中,路易斯承諾,他們會在舊金山處理所有的雜誌訂單。開始的確是這麼做的。艾米和新來的低薪朋友,會開啟每一封信,瀏覽所有的明信片。不過,他們很快就忙瘋了。

卡片和信封不斷增多,這本初出茅廬的雜誌如此受歡迎,真是令人驚訝。雜誌的成功可能性也因此大增,工作人員也更有理由向行業的常規做法屈服,但路易斯仍在頑抗。於是,工作人員的抱怨全都集中到簡身上。

春季的某一天,在一個街區外的打折商店裡,艾米推著手推車穿過走道。那是在Potrero大道,附近有一隊領救濟的人在聖馬丁廚房前排隊。手推車裡有一大堆列印紙,還有各種辦公用具,只是沒有筆。因為艾米接到嚴格指示,不要買筆。

“筆就要消失了,”路易斯說。“給你10支筆,你就會丟掉10支。”

這麼做不僅是為了省錢。《連線》有很多計算機,其價值可以抵得上一萬支筆。筆——或者筆的缺席——有一種含義,那就是:保持你的獨立性;不要偷懶;不要丟失你的個性;不要和其他人混在一起。

“就是說‘你他媽的自己買筆’吧,”多年以後艾米說道,臉上的笑容依然帶著惱怒。

艾米來到櫃檯前結賬,手推車裡滿滿當當,當然沒有筆。她把她的賬號給了售貨員,但對方說對不起,她不能帶走任何辦公用品,因為賬戶記錄表明她未付款。她把經理叫來,讓他給簡打電話。電話通了,經理對著話筒說了幾句,然後頗為客氣地結清了賬。艾米挺佩服簡的能力,她在壓力中依然保持鎮靜。多虧簡,才有了紙。多虧了路易斯,才沒有筆。樓梯上的麻袋越堆越高了,而公司仍然維持著某種均衡,但緊張氣氛也在滋長。簡和路易斯共用惟一的辦公室,這辦公室的用處挺大,因為房門可以用來洩憤。

創刊一個月後,支票、信用卡定單和裝信的麻袋都在膨脹。路易斯在他寫的最後一份商業計劃書中預測,第一年將有3000訂戶。實際上2月份就完成了這個目標,提前了10個月。調查表明,他們的讀者大部分都很年輕,而且自誇有很好的收入,很高的文化水平:平均收入為年薪8。5萬美元,四分之三的被調查者在41歲以下。報攤銷售傳來訊息,還沒到12月發行量就到了10萬,而這時還沒開展大批次郵寄。

但另一方面,簡還是要巧言令色地說服供貨商延長欠款期。這家公司怎會如此拮据呢?

比爾·傑西和他的合夥人鮑勃·斯梅里克在親朋好友那裡碰了釘子,他們把籌資目標降到80萬美元。最初定的截止日期是1992年12月31日。這個時刻前24小時,他們把時間延長了一個月。現在第二個截止日期也過了。此外,只有第二期雜誌上市後,報攤那邊才會陸陸續續回款。花錢如流水,郵寄費、宣傳推廣費、差旅費……甚至員工那稀薄的工資都有所減少。而印刷費還沒埋單。另一事實也一直讓人沮喪:讀者來信如此密集,裡面掉出來的意外收入卻寥寥無幾。

信件之多與現金之少,凸現了外在成功和內在惶恐的強烈對比。但反差還體現在其他方面。祝賀如潮水般湧來,批評之聲同樣如此。對一個身處邊遠加州的無名月刊來說,某些批評差不多和祝賀一樣有價值。《新聞週刊》歡迎這本新雜誌的文章標題是:“飛船直奔天堂:一本技術類《滾石》”。這個概括真是一語中的,即便該文的作者約翰·施瓦茨(John Schwartz)都對該雜誌妄自尊大的口吻感到噁心,他援引一位匿名行業分析師的話說,“很難看到有人可以一直呼吸自己吐出的廢氣,也不想想什麼時候會窒息而死。”

要求採訪的機構包括CNN、ABC的“早安美國”節目,還有CBS的Connie Chung。路易斯和簡的朋友把這看作巨大成功,希望兩人慷慨回饋。接觸過雜誌的人,大大小小幫了點忙的,都等待著他們的致謝和回報。

但雜誌的頭頭們已筋疲力盡,他們犯下的小錯誤於是轉化成非理性攻擊。他們在紐約舉行了一次發刊聚會,邀請名單中漏了彼得·魯頓。魯頓用傳真發來一份信件表示憤慨。蘭迪·斯迪克羅德幾個月前曾提供幫助,在第一期雜誌上市時,他的“執行出版人”頭銜被小心翼翼地拿掉了。讓他氣憤的是,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