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十分的良好,雖說“天下無貪”這樣的事情有點理想化,但貞觀王朝的官場風氣和官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都是令人稱道的。上至宰相下到九品小吏,像魏徵那樣位極人臣卻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的人,比比皆是極為常見。而且,這絕不是簡單的做秀,節儉與廉潔幾乎成了貞觀王朝官場之上盛行的風氣,就如同其他的許多時代,一想到某人是當官的就會讓人條件反射的認為,此人家中必定有錢。
現在的情形是,一見到當官的,尤其是當大官的,此人家中多半清貧如洗。如果哪戶官宦人家錢財扎堆,那還是一件挺丟人的事情。所以,大唐的仕族普遍都是瞧不起商人的,認為他們只知逐利,不重名節。
但世間之事從無絕對,整體風氣雖然如此良好,可總是難免有些害群之馬。秦慕白越想越清晰,這一次的洪澇災害,沖垮的不僅僅是堤壩,還將一些鉅貪們衝出了水面。
要坐實自己的猜測,很簡單。但是秦慕白暫時按捺下來並沒有急於發作,因為當務之急仍是抗災撫民,於是他都沒有急於將這些推斷告訴李恪,因為眼下仍然沒有證據,別誤導他才好。
接下來的幾天,秦慕白輔佐李恪,率領成松年與馬昆等人,開始了加固堤壩與安頓災民。無數的錢糧帳蓬、牛羊牲畜與種子桑織等物,在朝廷的調撥之下源源不斷的從四面八方運來。稷山縣出走的災民也回來了一批,暫時算是安頓了下來。然後李恪等人就要開始幫他們重建家園恢復農桑了。
這個時候,秦慕白暗中查詢,果然又發現了另外的線索。上一次洪水沖刷稷山縣縣城之後,洪峰被阻,大量的洪水衝進了山河水澤之中,臨近的絳縣馬上洪警告急。瞬間,那邊的河堤就垮了。又是五六千石糧食投進了洪水之中。如炮製下來,已是萬餘石軍糧沒了影子!
與此同時,秦慕白去了堤壩檢視那些用來投洪的糧袋,發現裡面裝的,多半都是陳米有些甚至已經是黴變了的,可比大唐軍隊用的上等白米廉價了數倍不止!光是這萬餘石大米的差價,就足夠讓許多官吏賺得杯滿盆滿了。
果然是這樣的。
貪官們先是貪汙朝廷下撥的防洪款項,事發之後又用這許多的法子來補缺。再加上祝成文已死,洪堤已破,死無對證的情況下,就算朝廷要追查貪官,那什麼汙水髒水都能潑到祝成文的身上去,讓他這個已死之人當替死鬼了。
好歹毒!
接下來的幾天裡,秦慕白喬裝打扮之後走到那些災民們中間,暗中聽他們說說祝成文這個官兒怎麼樣。災民們普遍反映,雖然祝成文上任不到一年,在政績上沒有什麼非常突出的地方,但也從來沒什麼大的劣跡。算不上什麼非常出色的好官,但至少不是貪官。因為他來到稷山縣半年了,連妻子兒女都沒接過來,因為怕自己的俸祿養不活,因此讓他們在自家務農種田孝順父母。他平常也很節儉,偶有閒錢也只拿來買書,從不在外花天酒地交朋處友。
而且秦慕白還聽以前縣衙的一門衙役說起一件事情。就是在去年的時候,祝成文屢屢上書請求州府,下撥款項修築防洪大堤。州府一直沒反應。有一天祝成文急了,親自跑到州府衙門去,結果回來後怒氣沖天,而且頭一次喝得大醉,將自己關在房中痛罵不止。後來就有傳聞,說祝成文公然頂撞上官,這官兒恐怕是做不長久了。
祝成文多少有點書生意氣,當即便修書辭官。七品縣令,州府衙門是有人事任免權的,只在事後經過吏部的準核即可。可是刺史府的下文是拒絕了他的辭職,還下來了官吏親自當面勸說,讓他好好當官不要義氣用事。關於修築防洪堤壩的事情,由於款項巨大刺史府無力撥放,因此早已上報朝廷在靜候佳音。
後來不久,朝廷果然撥款了,防洪堤壩也的確是動了工。但不到三個月,洪澇就爆發了。洪水剛剛爆發,祝成文便出示了縣令榜文,聲稱還有更大洪峰到來,強令滿城百姓即刻逃難。然後他自己就自殺了。
將聽到看到的這一切全部綜合起來抽絲剝繭,秦慕白心中暗暗料定,祝成文必定已與貪官集團有了莫大的關聯。要麼是強力抗爭的知情人,要麼便是參與者之一。下令滿城百姓遷徙,只是為了讓軍隊趁亂虐奪他們的糧食財物,用來填補貪汙留下的巨大空缺。至於這命令是不是當真是他所下,還值得懷疑。能偽造他的遺書,就不能再偽造一份縣令公示榜文麼?
同時,祝成文這個死人也是個最好的代罪羊了,真要查到了最後貪官們無可抵賴,他們肯定會說,錢就是這個祝成文給貪了。
“這人哪,怎麼會比洪水猛獸還要兇惡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