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社會公正的基本前提。
能像師曠那樣,在君權神聖、各國君主忙於擴大自己的實力 的時代,敢於當著國君的面主張民貴君輕,的確屬於難能可貴。我 們不可能要求他在那個時代提出民主思想,畢竟中國古代的社會、 法律、政治、宗法制度,都不可能成為民主思想的土壤,而只能 產生出專制。個人無法超越時代,正如一個人不可能提著自己的 頭髮離開地球一樣。因此,民貴君輕的思想在春秋,乃至整個傳 統的封建社會之中,已算是達到了當時思想的頂峰。在那種特定的氛圍中,敢於為民眾說話,既 要有思想的高 度,也 要有勇氣和無所畏懼的精神。可以想象,或許當時具有 民本思想的人並不少,而能夠載入史冊者,並不太多。他們或者 缺少勇氣和無所畏懼的精神,或者是缺乏發言的權力和機會,或 者是以其他的方式表現出來。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想見,在文字記載的歷史背後,有太多 被遺漏了的東西。這好比在無邊的大海中打魚,被漁網打起來的 不過如同滄海一粟,更大量的就都成了漏網之魚。
意見的權力和機會。一個人的思想、 觀念要進入歷史,要被更多的人所聽見,必須藉助權力和機會。就 師曠而言,身為宮廷樂師,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機會接近君王、大 史及其他官僚,也就擁有了其他有類似的思想而沒有權力的人所 不具有的發言的機會。歷史本來就是如此。它不可能讓人人都進 入其中,有些人完全可能憑偶然闖了進來。
………………………………………………
伯州犁問囚(襄公二十六年)
——一上下其手最可恨
【原文】
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1),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五月, 至於城麇(2)。鄭皇頡戌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 子圍與之爭之(3),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於囚。”乃立囚。 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