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那麼多,必須要做大量工作才行。首要一條就是擴大武術運動在世界影響力,並且儘快推出比賽xìng強,條理清晰的比賽規則來,而楊星選擇突破口就在散打上。
楊星跟汪雲起解釋,他是太極宗師洪丹陽的關門弟,直接下場打鬥雖然不在行,但對武術的瞭解並不亞於許多武術行家。經過他手下多年對奧運專案的研究發現,一項運動想要進入奧運會,觀賞xìng和對抗xìng都必不可少。如果是武術套路比賽申奧,在觀賞xìng一項上就很難打動西方觀眾,畢竟花樣游泳和體cāo等看起來更加優美,並且還音樂舞蹈等元素的加強,我們自認為行雲流水的武打動作,演演影還行,作為比賽專案明顯就遜sè一籌。
奧運會的口號是“更高、更快和更強”,核心就是體力上的對抗,奧運會男一百名大賽為什麼每次都能吸引到最多人次的上座率,就是短短十秒之內能決出世界第一飛人的名號,緊張和極有懸念的氣氛刺激的觀眾不能自己。
男足世界盃為什麼敢於和奧運會分庭抗禮,每次奧運會上只派二流和青年選手參賽,就是因為它的球迷遍佈世界各地,每次世界盃觀眾數目不亞於奧運會,所以底氣十足。
而作為奧運會直接格鬥的專案,拳擊用拳,跆拳道用腿,柔道和古典摔跤則是摔投結合,幾乎佔據了格鬥專案的天下,也是每屆比賽最能吸引觀眾的專案。
特別是跆拳道,1955年才正式定名,前身來源於中國武術和rì本空手道,只是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和採用國際通行的格鬥制度和便於打分的裁判體系,大力學習rì本柔道的分級制度,藉助1988年漢城奧運會一鳴驚人,迅速在世界推廣開來,現在在名氣上甚至力壓老師rì本空手道和中國功夫一頭。
所以楊星認為武術想進入奧運會,只能以散打為主,並且借鑑柔道和跆拳道的經驗制定出簡單易行,國際通用的比賽規則,下大力氣在全世界予以推廣,讓中國功夫不但名氣響,還要能吸引大量學員學習,並且透過激烈對抗讓觀眾看的過癮才行。
而且在散打的推廣中,鑑於格鬥專案裁判主觀判斷失誤較多的特點,楊星還有意引入高科技,在裁判公正xìng和公平xìng上下功夫,讓散打結果有據可查,有章可循,相比跆拳道和柔道等格鬥專案表現出更高的競技優勢,才有希望在眾多運動專案中脫穎而出,打入奧運會。
其實作為冷兵器時代的主要鬥爭手段,全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空手格鬥技巧。比如印度的卡拉里帕亞特、泰國泰拳、法國踢打術、巴西桑博,當然還有風靡世界,融合了真打假摔,戲劇衝突十足,演戲大過實戰的美國職業摔角大賽。但它們都沒能成為奧運格鬥專案,其中原因眾多,除了這些格鬥技雖然在本國名氣很大,但在世界上卻粉絲不多,以及國家重視不足等等,最重要的就是沒有拿出一整套既能安全教授學生,又能準確評判格鬥勝負的格鬥比賽體系。
楊星認為散打比賽xìng質實際上類似於當前世界最流行的綜合格鬥比賽(mma),它是指在比賽中除了用拳腳動作攻擊對手外,還允許使用擊打、抱摔、關節技等各種技術,比賽中踢、打、摔、拿等各種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示,往往在選手倒地時仍要繼續進行比賽,或是鎖住對手的頸脖以及關節部位迫使對手投降為止。
該運動最早的提出者就是李小龍,經過多年發展,mma運動兼收幷蓄諸多國家武術格鬥技jīng華,場面打鬥火爆不說,只要組織得力,運動安全率也很有保障。而楊星就有心借鑑mma的比賽成功經驗,讓散打能打破國內武術傳統的門戶之見,放棄敝帚自珍想法,融合國內各派武術格鬥jīng華,甚至加入世界其他著名格鬥術的先進方法,不難在短時間內形成散打自己的格鬥風格來。
這個工作他早就在入手了,楊星幾年前就曾和國家體育局達成協議,在世界各地設立功夫館,不但由國內派出功夫高手到國外傳師授徒,還廣邀海外的武術好手加盟。現在還在加進位制定散打教材,而類似柔道黑腰帶等散打段位和競技規則也已經成型。
從前年起楊星贊助,在香港舉辦一年一度的“世界散打邀請賽”,就從中星集團世界大會的暖場活動逐漸躍升為國際知名的綜合格鬥大賽,今年底更是準備升格為“世界武林大會”,全面採用散打新規則,並採用高額獎金獎勵優勝者的方式正式挑戰代表綜合格鬥的rì本k1、美國ufc等著名大賽。
但是光有比賽規則和組織形式還不夠,散打想參加奧運會,還必須有過硬的安全保證措施和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