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殖民統治留下的許多遺患,這些後遺症在短期內很難根除。在亞洲大地上,這樣的陳年痕跡是隨處可見的。中東的巴以衝突,南亞的克什米爾爭端,都能從中找到西方殖民統治留下的根子。包括我國的西藏問題,其中也有西方殖民主義遺患在作�。如果沒有這些歷史包袱,亞洲國家豈不是可以相處得更加和睦一些,共同發展得更加順利一些,更快一些?
其次是來自美國的霸權主義的干預。在亞洲大地上,這樣的痕跡更是隨處可見。先舉一個例子:20世紀先後獲得獨立的30多個亞洲國家,有一批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有一批選擇了伊斯蘭復興道路,有一批選擇了西方式道路。本來,每個國家走什麼道路,應該尊重各國人民自己的選擇。美國卻說:這不行!根據美國的意識形態原則,它對走不同道路的亞洲國家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對有些國家竭力封堵、遏制;對有些國家千方百計滲透、控制;而對有的國家則全力培植、扶持,使之成為美國的同盟、附庸。
十五 這些年,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證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存在多種模式、多條道路、多種可能。各國完全可以根據本國不同國情,作出不同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美國卻說:這不行!你的道路與美國不同,你發展,我擔心。你發展越快,它擔心越大,總要想些辦法來遏制你。中國的臺灣海峽,如果不是美國插上一槓子,兩岸豈不是可以早。11。 196 一點實現統一,中國豈不是可以發展得更快、更順利?可是,插槓子是美國的不變原則,它不會讓你順順利利、舒舒服服發展的。這不叫霸權主義叫什麼呢?
馬哈蒂爾是一位敢於對美國說“不”的政治家,他在位時曾激憤地說,由美國人索羅斯一手操縱的亞洲金融風暴,使馬來西亞20年經濟發展成果毀於一旦。馬來西亞如果抓到索羅斯,應該槍斃他!雖然索羅斯並不代表美國政府,但在馬哈蒂爾看來,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這種嚴重干擾,來自西方,來自美國。
十六 再來看看日本這個例子吧。它從另一面說明,美國的亞洲政策,對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產生的影響是多麼不同,反差是多麼巨大。
二次大戰前,日本是美國爭奪亞太地區的主要對手;二次大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還擊了日本兩顆原子彈;戰後,美國對日本實施軍事佔領,日本的命運完全捏在美國手心裡。
但是,被美國軍事佔領的戰敗國日本,何以能奇蹟般地得到恢復和發展?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二戰結束後,美國迅速轉入了與蘇聯對抗的冷戰狀態,它需要迅速把日本培植成附庸。
有一位美國學者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現任華盛頓經濟戰略學院院長,在2003年寫了一本書,中文版書名是《流氓國家———誰在與世界作對》,這本書是批評美國政策的,他說的“流氓國家”是指美國。他在書中分析了美國與日本的關係,他說,“從結束對日本的佔領到現在,華盛頓在日本一直支援自民黨,因為它一向反對共產主義,向美國提供基地,而且在外交上一直追隨美國”。又說,“美日之間一直有一個交易:美國負責日本的安全,並可使用日本的基地;作為回報,美國支援日本,至少要接受日本的經濟政策”。一句話,美國要趕快把日本“養大”,好幫他乾重活。你看,上次海灣戰爭,日本出錢出大頭;此次伊拉克戰爭,日本開始向伊拉克派。12。 197 兵了。美國開始收穫了。可是,日本卻從此邁出了向海外派兵的第一步,這對亞洲來說更不是什麼好兆頭。
該書作者還寫到這樣一個重要問題:日本投降後,東京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時,由於美國認為需要透過天皇來統治日本,所以把對日本天皇的審判排除在外了。而且,除了幾名主要戰犯被處決外,其他戰犯都被美軍佔領當局提前釋放了。這樣一來,日本的戰爭罪責就未能得到徹底清算,從此留下了後患,“日本從未認真對待過這段歷史”,“日本在學校裡也基本不講這段歷史”。這幾年,日本首相不斷參拜供有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引起了許多亞洲國家的憤慨,而日本人卻對此“很不理解”,“這就使日本在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上無法結束戰爭”。
二戰結束半個多世紀了,日本和亞洲國家之間的戰爭仇結為何遲遲解不開,根子究竟在哪裡,這位美國學者看得一清二楚。
日本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對立情緒,絕不是促進亞洲發展的潤滑劑,它是遲滯亞洲發展速度的摩擦力。製造這種摩擦力的原材料是美國留下的。這種摩擦力也能產生“熱”,但它是一種有害之“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