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到中國了。想想看,應該是在什麼時候。
那時候是用洋錢的。好像人們不喜歡鈔票。反而袁世凱袁大頭反而這些農民們更喜歡。
嗯。我誇獎了這個孩子,好,看來,問題越來越明朗了。書上都有了,那時候,人們用洋錢,用袁大頭。
還有,老師,那時候,有中央銀行。書上有註解,中央銀行是國民黨反動政府在1928年開辦的。這說明,這篇作品寫的是這以後的事,我想,應該是三十年代的事。
聽聽,這位同學太了不起了,知道是三十年代的事。對啊,三十年代,我們國家廣大農村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快要崩潰了。
老師,還有!
一個學生突然高聲叫起來,書上有一句話,我覺得太重要了。
我連忙問:哪一句?
上海東洋人打仗。書上也有註解,說是1932年“一二八”在上海進行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這肯定是寫三十年代的事了。
說得太好了。你真了不起,是從字裡行間看到了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
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既緊張、又熱烈,師生全都投入進去了。
人的問題解決了,時代背景也解決了,這樣,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我問學生,作品寫了個什麼事情?
照樣是熱烈的探討,照樣是從字裡行間裡摳出答案。
更巧妙的是,我的問題裡,問了明裡與暗裡兩種問題。明裡的問題是鄉親上城糶米,暗裡的問題是寫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使得穀賤傷農,農村經濟瀕於破產的邊緣。
而更深刻的問題是揭示了國民黨的統治,使中國經濟發生了危機,使國家民生得不到保障。
這樣一來,孩子們又開心起來了,熱烈地說,方老師,這就是中心思想。
我說,你們說得太棒了。
接著我又丟擲一個問題來,我說,你們既然現在什麼都明白了,人物啊、中心事情啊、中心思想啊,那麼,我們還有個問題便也要討論一下了。
同學們自己猜猜,方老師要出一個什麼問題給大家討論討論。
孩子們很快就猜出來了,應該是這篇小說的寫作手法。
我立即說,太聰明瞭。連老師的心思都能猜到。
那好,我們看看,這篇小說的寫作手法有什麼獨到的地方?
於是,我不斷地啟發孩子們,看這裡,看那裡,這樣,孩子們終於發現了。有的說是對話描寫,有的說是群像刻劃,還有的說正面與側面巧妙結合。
一開始,我因為不會使用麥克風,還有點緊張,一些學生大聲地但卻善意地笑話著我。可是,很快,很快,我把學生帶進了我設定的情境之中。兩節課的時間,大家都渾然不覺。下課的鐘聲響了,我宣佈下課,可是學生竟然不想離開。很多教師走上講臺,緊緊地握住我的手,說,謝謝你給我們上了這麼好的課。有一個老教師,緊緊握著我的手,一個勁兒的說,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程東方也從人叢中擠上來與他握手,一個勁兒地說,很好很好!聽課時比你還緊張,怕白蓮中學丟面子。這下好了!這下好了!隨後,程東方向身邊的老師們忙不迭地介紹,這是我們白蓮中學的方芥舟老師!方芥舟!我們白蓮中學的!
評課的時候,我才知道,坐在丁主任旁邊那個禿頂的老師就是全市語文教師都知道的特級教師,姓黃,在市一中擔任語文教研組長。
上課反響自然又非常之好。丁主任評點說,這兩節課,我們是嘗試長文短教的方法的。方老師上了一節非常好的示範課。特別是讓學生來講時代背景這一個教學環節,實在是**迭出,這兩節課高招也不斷。從頭到尾,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沒有給課文貼標籤,所有的結論都是學生自己給出來的。老師稍加點撥即可。這樣,我們可以想見,學生應該學得紮實、牢靠。我們以往都是滿堂灌。可是學生課一下什麼都忘了。今天這兩節課,老師們應該深受啟發吧?
那個黃老師就是市一中的特級教師,他說我的課,體現了兩點,審美性,節奏感。這兩點非常好,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做到位的。不過,好好研究課文,深入鑽研課文,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的課,肯定將來是一種方向。
那個黃老師後來又點評了我的一個教學環節,就是說寫作手法獨到的那裡,說,“獨到”二字,實在精妙無比。這裡面可以挖出很多東西來,可以寫出很多文章。
我暗裡心驚,原來文章是這樣誕生的啊!
事實上,正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