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看著火候差不多了,便連連揮手,讓眾人安靜了下來,這才笑道:“今日宴請諸位,共度上元佳節,一來,敘敘我等同窗之情,二來,卻是好叫諸位得知,齊祭酒要去國子監任職了,新任祭酒是哪位,我想諸位多數應該知道了吧?”
楊十四的大嗓門當即就響了起來,“這有什麼不知道的,國武三雄中的押糧官兒嘛……”
眾人皆是大笑,之後其中幾個穩重些的,抿著嘴唇,靜觀不語。
褚徵當即笑罵了一句,“有膽量的話,開監那會兒你再試試,看你楊十四的屁股硬朗還是咱們國武監的刑棒厲害。”
眾人又是一陣鬨笑,又人便道:“不定就要被貶去看守監門呢……”
楊十四挺胸道:“江順水曾在國武監前看了一年石碑,我楊元慶給你們看看門兒,說不定還能出點名聲呢。”
吳小妹這時搖頭笑道:“江將軍可不就要重回國武監來掌刑了嗎?到是,這些事早已傳遍各處,褚兄為何還要特意提起?”
二層之中,一下安靜了下來,他們各個都非心裡沒數之人,知道褚徵聚大家於此,肯定不會只為過節耍樂,定有事情要說。
褚徵環視眾人,年輕的面龐上帶出些不符其年齡的成熟和沉穩,“諸位可有想過,兩位大人這些年跟隨在大將軍身邊,屢立功勳,如今更有滅夏之功在身,為何會突然重回國武監任職?”
一個年輕人不等其他人開口,便搶先道:“那還用說,定是要重整國武監諸事……想來……大將軍有意重掌國武監了?”
他這語氣便透著不確定,但那邊褚徵已經拍案道:“張賢弟一語中的,照我來看,大將軍這些年回京,多數匆匆,不曾在京中久駐,而今這一次嘛,應該會在長安停留很長一段時日。”
“而大將軍手創國武監,有一番心血在這裡面,如今久駐京師,重掌國武監乃理所當然之事,如此,杜大人有國武監祭酒之職,江將軍任職國武監虞候,一應諸事,早已齊備,看來啊,來春開監之時,我國武監定然要有一番新氣象了。”
二層這裡,變得寂靜無聲,實際上,眾人都有著這樣的念頭,只是不敢確定而已,而大將軍身上,也一直掛著國武監山長的職位。
但大將軍重掌國武監,眾人臉上並無多少喜色……一個年輕人嘟囔了一句,也正道出了眾人心聲。
“傳聞大將軍不喜世家子……看來以後要小心些了……”(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彩頭
(三更了,阿草努力中。)
當年國武監承於武學,實際上,那個時候,大秦武學已然是名存實亡的狀態,偶爾舉行一次的武舉,也與科舉相差甚遠,規模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而且,舉起武舉,也不再是大秦論才盛會,而是世家子們在皇帝陛下展現身姿的場所。
照那樣下去,武舉其實將淪為和圍獵差不多的一場集會。
而大將軍趙石,正是借正德末年武舉之機,一朝成名,之後領羽林左衛指揮使之職。
但那場武舉,其實也是大秦武舉自創立以來,最後的一次輝煌盛典了。
說起來,那次武舉也有著它特殊的背景,當初正德末年,諸子奪位正酣,正德皇帝老邁,心中也已經有了繼承皇位的人選,於是開始為繼承者鋪路。
於是,京軍中一些將領,被正德皇帝找了由頭,殺頭的殺頭,貶斥的貶斥。
也就有了那次武舉,其實是選出人才來添補羽林軍中空缺,不從外間或者京軍中提拔,也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考量。
而這個時候,也正逢金國來使,使那次武舉更為盛大,也多出了不少其他的色彩。
後來大將軍趙石平蜀回朝,任羽林中郎將,又進言景興皇帝陛下,續建武學,後來改為國武監。
國武監建立的初衷,除了當事之人,怕是現在沒幾個人知曉了。
但國武監從無到有,數載時間。在大將軍趙石費盡心血之下,終於打下了根基,更為難得的是。大將軍趙石在建立國武監之後,又創立猛虎武勝軍。
兩者相輔相成,不但成就了國武監的名聲,而且,也成就了猛虎武勝軍這樣一支勁旅……
可以說,沒有國武監,便不會出現猛虎武勝軍。沒了猛虎武勝軍,國武監絕對不會有如今的興盛。
其實,這也正是如今國武監生員提起國武監建立的歷史來。最為人所稱道的一部分。
而國武監初立的時候,生員極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