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景興皇帝皇位稍穩,加上還有一個李任權在那裡擋著諸般風雨,景興皇帝便不欲再追究戰敗眾將之責了。
實際上。過了兩三年工夫,吳大將軍還被追封了爵號,金州吳氏遂安。
但經了那一場變故,金州吳氏再無當初氣象。嫡支零落。死的死,散的散,在金州的吳氏一族,成了吳寧大將軍的庶出子掌家。
這位庶出子沒再出仕,只是一心教導族內子侄,管束家人,金州吳氏漸漸穩定了下來。
吳小妹正是這位吳氏庶出子的嫡女,自小隨父兄習文練武。因吳氏衰頹,金州吳氏子孫。皆憋著一肚子的意氣,各個奮發,只想著重振家聲。
可惜,吳小妹這一茬兒,出類拔萃者,寥寥無幾。
到是吳小妹一個女兒家,漸漸在兄弟們中間嶄露頭角,生性聰慧,頗有勇力不說,輕財仗義,結交往來,皆豪俠之輩,在金州名聲漸響,也順便將兄弟們比的是黯然失色。
到得景興末年,那時吳小妹還在十歲左右的幼齡,景興皇帝近臣王虎一家被貶來金州,在金州上下,很是引起了一番震動……
不管王虎在京師有著怎樣的名聲,但確實任職過羽林衛指揮使這樣的軍中重職,頭上更有著景王府舊人的光環。
來到金州,雖意氣消沉,但結交往來者,皆金州權貴,想要攀附其人者,大有人在,像吳氏這樣衰敗的家族,根本擠不上前去。
當時,吳氏族長便問於自己兒女,是否要登門造訪,以求能讓子侄有條晉身之路。
其餘諸子皆訥訥不言,惟獨小小年齡的吳小妹問道,“王虎比之大將軍趙石如何?”
當時,大將軍趙石已然在吳氏這裡成為一個禁忌般的話題,吳小妹坦然出口,令眾兄弟皆怒目而視,但吳小妹一無所懼,只是盯著父親。
其父也不動怒,隨後答曰:“自然遠遠不如。”
吳小妹又道:“既然遠遠不如,何必入其門下,還要擔那攀附之名?”
這樣的理由很牽強,卻有著難言的氣魄在裡面,其父過後贊曰:“我吳氏眾子,當以此女為翹楚,可惜,若是男兒,我吳氏有此一人足矣。”
很快,這話便傳到了吳小妹耳朵裡,當時她便言道:“我當效香侯之舉,封侯於人前,顯我吳氏之大名。”
之後王虎事敗身死族滅,金州上下,很有一些人被牽連其內,但吳氏卻毫髮未損。
到了成武三年,吳小妹年紀漸長,應該定下親事了,但吳小妹私下對自己姐姐道:“我欲從軍,怎能現在嫁人?”
這話很快傳到了其父耳朵裡,猶豫再三,遂託故交,將吳小妹送入了長安國武監進學,如今一晃,已經兩年多了。
在國武監中,女子並不在少數,從不在男女有別之事上做什麼文章,又兼吳小妹能文善武,很快便在其中嶄露頭角,成武四年,便升任國武監生員中的旅帥之職,在國武監騎兵科有著不小的名聲。
騎兵向來金貴,她這個旅帥,又比步軍科的旅帥要強上許多,這麼一來,卻是在國武監中,獨樹一幟。
如今,在這小樓的二樓之上,在一眾粗魯男兒之間,吳小妹酒到杯乾,言笑無忌,豪爽之處,實不讓於世間男子。
很快,向她敬酒的人便少了,因為這位旅帥大人的酒量,在國武監是有了名的。
吳小妹臉上帶著些酡紅,但也就這樣罷了,眼睛中卻是一片清明,任誰一看,也知道這位才剛解了解渴。
酒量豪雄的人在國武監是分外吃香的,就像現在,吳小妹開始頻頻舉杯邀引,直喝的眾人面紅耳赤,才稍稍罷休。
褚徵在眾人間,酒量並不算高,但這人很有節制,喝了幾輪,便絕不再與眾人對飲,他在眾人之間,深有威望,又知其為人,也就沒人去計較什麼。
到是楊十四這裡,分外的熱鬧,這條大漢實際上年齡才剛十九,卻生的一副好身板兒,家世也不讓於人。
乃大族楊氏旁支子,雖然當年的同門下平章事楊感已經不在多年,但十幾年過去,不論在朝堂上,還是在軍中,長安楊氏都有著一定的威望。
比不上楊感在時那般顯赫,但很穩定,絕非旁人可以輕辱。
他本名楊世安,字元慶,在族中排名十四,族人皆呼之十四郎,就朝他這身板,其實便能知道,這是位從軍的好料子。
他這人也談不上什麼城府,但卻勇力過人,又好結交朋友,在國武監中,也佔據著一席之地。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