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拍西部片或用彩色攝製的歌舞片上找到出路。

歐洲戰爭的爆發成了共和黨人戴斯為首的參院委員會發動的一個激烈攻勢的開端。某些因支援羅斯福或西班牙共和政府和在萊尼·裡芬斯塔爾或維多里奧·墨索里尼訪問美國時表示過抵制而被懷疑有顛覆行為的電影演員,這時都爭先恐後地證明他們“對美國的忠誠”,例如此時可以看到弗蘭楚特·通納主演、金·維多導演的《某同志》,茂文·道格拉斯主演、劉別謙導演的《妮諾基卡》及一些反蘇的喜劇片等。

戴斯委員會中孤立主義者的攻擊使美國電影無法公開描寫歐洲戰爭,而當時美國電影劇作家對於交給他們編寫的戰爭題材,不僅未視之為一種額外的工作,而是當作一種解禁的工作來接受的。但他們在這種題材上不久也遇到了那些使他們遠離現實的嚴格規定。他們最早奉命攝製的影片乃是一些供士兵開心娛樂的輕鬆喜劇與活報劇。這些影片使老牌導演歐文·克明斯(《美國闊少》一片導演)、弗蘭克·鮑沙其(《舞臺酒家》一片導演)、邁克爾·柯蒂茲(《從軍樂》一片導演),以及新來的喜劇演員如坦尼·凱(《傻子從軍記》一片主角)和做過劇作家的比利·懷爾德(《紅粉軍人》一片導演),因此獲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美國電影在這些影片中找到了法**中輕鬆喜劇中的庸俗老套,如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上校、狂怒的副官、傻頭傻腦的小兵、扮作炮兵的漂亮姑娘等等。

太平洋戰線提供了一些比較系統的主題,在這些主題中,空軍的戰績一般佔主要的地位。霍華德·霍克斯的《空中堡壘》一片似乎是這類影片中最好的一部,這部緊湊有力的影片巧妙地利用了特技攝影,而未十分損害到“美國兵不可戰勝”這一神話。德爾茂·臺夫斯的《直搗東京》、邁爾斯通的《赤膽忠心》、茂文·勒洛埃的《轟炸東京記》,也是相當成功的影片。

好萊塢很少表現其他戰線上的活動。東戰場長時期以來是歐洲開闢的唯一戰線,可是關於蘇聯的題材在美國電影中卻只有邁爾斯通的《北極星》和邁克爾·寇蒂芝敘述往事的《出使莫斯科記》這兩部影片。此外就只有描寫撒哈拉戰場與被佔領國家內反抵抗運動的影片了。

如果人們按照當時以法國為主題的美國影片所敘述的情況那樣,來寫法國的歷史,那麼法國將被描寫為一個充滿呆子和深信德國勝利的維希分子的國家。法國女人可能變成愛國者,但原因卻是因為愛上了一個秘密工作人員,她們因此被捲入到一些有愚蠢的德國人和玩曼陀鈴的義大利人參加的離奇古怪的冒險行動之中。這種奇怪的歷史觀念產生了奧地利人比利·懷爾德的《開羅五軍火庫》和邁克爾·寇蒂芝的《卡薩布蘭卡》,後一影片情節曲折離奇,但亨弗萊·鮑嘉演得很出色,該片在1942年曾獲得七八個奧斯卡獎。其他描寫歐洲被佔領國家的影片,情形也是如此。

有幾位美國導演想在戰爭中表現一種親切的人道精神,來代替一般的英雄主義。這種作法使威廉·惠勒的《忠勇之家》一片獲得極大成功,美國人把這部影片譽之為一部傑作。但在電影事業開始重建的英國卻不十分欣賞這部影片。在法國,則因這部影片到達時它的宣傳已經過時,也未引起重視。人們反而喜歡勞合·培根導演的那部誠摯而樸素的《蘇里萬一家》①,因為這部影片很好地描寫了美國中層階級。英國人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根據斯坦倍克小說編導的《救生船》(1943年攝製),以一艘被海浪所包圍的小艇作為他整個作品的中心,也獲得成功。此外愛德華·狄米屈利克則以《希特勒的子孫》一片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就。①舊譯《一門五虎》。——譯者。

威爾曼所導演的《一個美國兵的故事》在美國非常成功。這位老導演曾以他的《黃牛慘案》(1943年攝製)一片,而名噪一時,因為這部影片所處理的題材是在美國幾乎被視為禁忌的虐殺黑人的私刑問題。他的戰爭片《一個美國兵的故事》是從一個美國士兵的角度,真實地表現了義大利的戰役。但片中那些搭蓋起來的村落佈景和過多的群眾演員,與羅西里尼的《游擊隊》一片的真實性比較起來,就顯得很幼稚可笑。威爾曼所追求的目標,被邁爾斯通在他的《在陽光中前進》(1945年攝製)一片中熟練地實現出來,這是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時的一個簡單的故事,和他此前導演的《西線無戰事》具有同樣真實的色調。

另一方面,美國在戰爭時期又出現了很多宣傳宗教的影片。戰爭的苦悶無疑使信教的人數增加,但這種增加主要還是由天主教的組織“道德協會”活動的結果。這一協會在它取得防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