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你的誠意來,跟對方好好分工合作,終能共享美滿成果的!
第五章:怎樣抓住同事的心
關鍵四十四:實在為人最招人喜愛
春秋戰國時代的孟子、韓非子辯鋒犀利,璀燦奪目;晏嬰、子戶長於辯論,工於辭令。《東坡志林》雲:當時謀夫說客是農民的一半,比官吏還多一倍。雖是誇張之辭,但仍可見當時的辯風之盛。
做一個上可登堂人室,下可遊說四方的雄辯家,是多少人的夢想,而善於雄辯的人也總能四處逢源,既受官方器重,又受群眾尊敬。雄辯家們總能透過滔滔不絕的演說、論理、爭辯駁得君主們啞口無言、心服口服,最終接受他們的“諫議”,成了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然而在當代,雄辯家在辦公室裡是再也吃不開的了,過於喜歡爭論、雄辯的人往往令領導惱羞成怒、狼狽、反感,而且還會讓同事們認為是賣弄、逞能、出風頭。
有一位劉先生喜歡跟別人爭辯,藉以賣弄自己的學識而已,如果你不跟他爭辯,他倒也不來麻煩你,傷害你。
這位劉先生是一個很好的人,忠實,不說謊,不偽裝,也從來不投機取巧,不做一點虧心事,更不佔別人便宜。像這樣一個好人,怎麼會不受別人歡迎呢?
原來他過分看重了自己是個十全十美的人,以為人人都應該以他為模範,為導師,因此,他就喜歡隨時隨地去教訓別人,指導別人。看見別人有一點點缺點,就加以批評,指責,像大人管小孩,老師對學生一樣,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態。甚至於常常有意地誇大別人的缺點,把別人的一時疏忽或無心的過失,說成是存心不良或者行為不端。
同時他又不能容忍別人對他有什麼不恭敬、不忠實之處。如果他吃了別人一點虧或受了別人一點點欺騙,那他就把對方當做罪大惡極、無恥之至的人,加以攻擊,嘲笑、諷刺、漫罵不已。
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種人是多麼地令人可怕,自然會到處激起別人的憎惡與反感。
一個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不做一點錯事,這自然是千該萬該,十分正確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以為別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是聖人。
對別人的過失與錯誤,首先要分析他們犯錯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惡劣環境的影響,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認識不清,也可能只是一時疏忽,有時還可能因為主觀上求好,而客觀上犯了錯誤。除了一些真正與人為敵的社會敗類,應該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數人所犯的錯誤都是可以原諒,也都是可以改正的。
我們應該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對別人的錯誤,在不傷別人自尊心的原則之下,誠懇而婉轉地加以解釋與勸導,安慰他們的苦惱,鼓勵他們改正,自己吃了虧,受了騙,只要以後小心提防,不再上當就行了,不必就因此而跟對方結下深仇大恨,留給對方一個悔改的機會。
倘若一個人得罪了你,你不但不跟他計較,不向他報仇,反而原諒他、寬恕他,遇必要時,還去幫助他,在一般的情形之下,他多半會對你十萬分地感激,十二萬分地慚愧,往往也會因此受了你的感化,痛改前非的。
假如你在憤怒之下,對別人發作一陣,你的氣隨之消失,心中也高興了。但是別人怎樣呢?當你高興時他能分享到一點嗎?你那挑戰的口氣,敵意的態度,會使他容易贊同你的意見嗎?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艾德勒在《哪一種生活對你有意義》中指出:正是不關心別人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最大,給別人造成的傷害也最大,正是這種人導致了人類的種種失敗。人際交往的成效如何關鍵在於能否獲得同事們的好感,這與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有直接關係。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心最容易使人產生好感。尤其是當同事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們若能以親人般的熱情去幫助他們,便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友誼。只有懷著深切的關心,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才能帶來感情上的一致,使對方從心裡感到安慰。所以,當有的同事喋喋不休地向你傾訴煩惱時,雖然你會感到枯燥無味,但也應以充分理解的態度認真傾聽,給予精神上的支援,學會分擔別人的痛苦和煩憂。
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既不與同事分享快樂,也不為別人分擔痛苦的人,是缺乏道德修養和極端自私的。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碰到各種事情,對那些與自己有密切工作關係的同事,我們尤其要學會理解他們。例如在某個場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