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地資源為抵押。土地的升值和銀行貸款發放形成了一種正反饋,貸款佔GDP的比例從80年代初的50%左右升至80年代末的近100%。9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泡經破裂,土地價格跌去半數,日經225指數跌至歷史高點的1/3以下。以土地為抵押的貸款或是房地產貸款,迅即變為銀行的鉅額不良資產。歷史的教訓近在眼前,中國沒有理由不承認經濟規律的現實。面對當前中國出現區域性房地產過熱的苗頭,央行今年6月13日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銀髮121號),正是出於對房地產貸款風險判斷作出的理性決定。

當然,銀行業的隱憂不止於房地產貸款。6月下旬,著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釋出報告,認為中國銀行業貸款中的不良資產已達到50%,總數在4萬億元以上,佔了中國GDP的近半數。這一分析可能過於悲觀,但縱使按照目前官方所說不良資產率為25%的口徑分析,也和5%左右的國際安全標準相差甚遠。特別是中國銀行業普遍盈利水平偏低,如果資本充足率遠不足8%,貸款損失達到一定的量,必然使銀行淨資產成為負值。一旦經濟發展放緩,壞賬造成的壓力會逐漸顯現,進而形成難以化解的金融危機。有鑑於中國金融業的嚴峻現實,剛出臺的房地產信貸規範辦法顯然只是著眼於降低風險的外部措施。決策層須痛下決心,加快著眼於治本的重大改革。

在過去五年中,中國曾出臺了諸多金融改革舉措,其中值得稱道者,包括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剝離大批呆壞賬,關閉數以千計的無效率的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以及投入巨資為商業銀行建立新的計算機系統,等等。但金融機構——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本身的改革,卻一直裹足不前。長時間徘徊之後,金融業高層人士中還出現一種誤解,似乎商業銀行的改革就是上市,改革時間表即為上市時間表;沒有上市預期,就無法拿起銀行重組的手術刀。事實上,上市雖然對銀行改革有推進作用,但兩者不能經等號。作為在資本市場進行股本融資的舉措,上市不可避免地具有權宜性目標,未必能夠比較徹底地同步解決國有商業銀行的根本制度性問題。在今年5月底發生中銀香港CEO劉金寶突然去職事件後,國內外業界對此已有共識。現在已經到了調整改革方略的關鍵時刻。

觀察家在目睹中國金融業當前的疾患時,很容易想到日本。至2003年,日本已經進入經濟衰退的第12個年頭,其金融危機在繼續深化。在日本,政府長期插手金融市場,一方面讓整個銀行業“救助”瀕臨破產的企業和行業,一方面讓資不抵債的“鬼魂銀行”繼續在市場上與健康銀行競爭,各種短視的舉措避免了眼前的震盪,金融改革卻一再緩行,終使治理危機的成本越來越高。其結果是使納稅人承擔了巨大損失,而經濟復甦遙遙無期。

中國和日本很不相同,但日本教訓中清晰地映現出中國的影子。如果不願走上覆轍,應當從今天開始加速金融改革,無論改革的過程多麼令人痛苦。

…2003年第13期…

選擇“好的市場經濟”

滑向諸如“裙帶資本主義”之類“壞的市場經濟”並不難,但走向“好的市場經濟”則需要積極創造條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終於,盼了很久也議了很久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2003年10月14日落下了帷幕。

我們很快將有機會看到此次全會最重要的檔案,亦即《*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和《*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下稱《建議》)。而從全會公報透露的種種資訊,從會議前後中央的一系列行動部署,已可嗅出這次全會將深刻影響歷史的不同尋常之處。

從本世紀始,國內經濟學界的有識之士總在說,中國在選擇了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之後,還應當懂得市場經濟本身亦有好壞之分。中國應當努力探索如何走向“好的市場經濟”。這話雖然通俗,其中道理卻很深。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都在搞市場經濟,畢竟只有少數國家建立起了“好的市場經濟”。毫無疑問,已經走上了改革不歸路的中國會繼續在市場經濟道路上走下去。這個時候應當清醒的是,如要滑向諸如“裙帶資本主義”之類“壞的市場經濟”並不難,但走向“好的市場經濟”則需要積極創造條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我們有理由期待,此次*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和《建議》,將成為中國選擇“好的市場經濟”的關鍵性步驟。

要做的事情很多,而首先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