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部分

所以它成為我們盤中餐。

論勇猛,人不如老虎,但人發明了刀、槍、弓箭,讓老虎看見我們都要跑路;論敏捷,人不如羚羊與馬,但現在馬是讓我們騎的家畜,羚羊是我們盤中的美味;論耐力,人不如駱駝,但駱駝卻要被人牽著穿過茫茫大沙漠,從長安走到黑衣大食;論游泳,人不如魚,但人可以造出大船來,捕撈大魚;論飛行,人不如鳥,但我想,總有一天我們會發明一種天上飛的馬車,飛地比鳥更高更遠。

為什麼我們樣樣不如動物與禽鳥,但我們卻樣樣勝過動物與飛鳥,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創造力,我們地創造力使我們有別於禽獸,使我們成為萬物之靈——我認為君子六藝,也是古時衡定創造力的六藝,它的每一項要求,都是要求我們有別於禽獸,要求我們保持自己的創造力。

先說禮吧。我們都知道,大自然是弱肉強食,比如水裡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河蝦,河蝦吃泥巴。這是大自然的嚴酷。生為河蝦是悲哀的,但生為人卻不一樣,人是萬物之靈,為了保持優勝的競爭力,為了讓每個優秀的人才都能獲得公平的、脫穎而出地機會,我們制定了社會規則,這個規則就是禮。譬如我們地科舉。

科舉可以保證:無論你生為何人,無論你的父母原來是什麼人,只要你長了一個腦袋,你就有機會學習知識。只要你學地比別人好,你就有機會脫穎而出。成為一條大魚——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滿朝朱紫衣,都是讀書人。讀書是上進地路徑,這是規則,是鼓勵人上進的規則。這規則魚學不會,它們也制定不出來,所以它們是我們的盤中餐。

古人把“禮”放在第一位,可見古人對社會規則的重視,這個規則也就是古人所稱的“倫常”的表現。倫常規定了每個人地角色。每個人該盡的責任,同時也規定了每個人奮鬥的路徑。有了規則約束,人類才能多而不亂,各司其職、分工明細。譬如:農夫的任務是種地產糧;工匠負責建造、民夫負責運糧、女人負責生子育幼;士兵負責抵禦外侵、保衛家園。這其中,既沒有誰可以挑肥揀瘦。因為規定明確,也沒有互相扯皮與內耗,大家各盡所長、各安其位、相互配合默契。此所謂小康、大同社會。

好吧,關於禮我已經講的太多了,下面說說樂。天地之美,飛鳥走獸可以感覺地到,但它們無法記錄下來。把它記錄下來的就叫繪畫與音樂。這東西只有人能做到。

鳥的鳴叫婉轉動聽。人的嗓門比不過,於是我們便發明了歌唱,我們可以創造性的模擬鳥鳴,並將風聲濤聲水聲,把世界地各種聲音重新記錄下來,譜寫成歌曲——這還不夠,我們還創造了樂曲,用樂曲將自然之聲攜帶在身邊,時時欣賞。

不僅如此。我們還能把生活記錄下來。我們創造了戲曲、雜劇,記錄我們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時時欣賞,時時品味,……,這東西飛禽走獸做不到,普通人也做不到,只有君子可以做到,君子可以把自然之美,生活之憂苦喜樂攜帶在身邊,隨時拿出來重溫,欣賞,並以此警示後來者。所以古人把樂定為君子之藝,君子透過這個方式來體驗生活之美。

六藝當中的射體現的是人勝過老虎、人獵捕食物的能力,這一點,我想把它解釋為謀生能力,養家餬口能力——眾所周知,古人說話比較節省,一個詞、一個字常常包含很多意思,這是因為古代詞彙不多,必須用有限的詞描述更多的事物。

在古代,人們最基本地謀生手段就是打獵,所以射地手藝高低代表養家餬口的能力。現在養家餬口不再光憑藉射術了,還有許許多多的謀生技巧。在這裡我不詳盡的說,因為要說的太詳細,一本書都說不完。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古人所稱的君子,通俗點講就是人上人,這樣的人他不應該生活窮困,但為什麼我們有些村秀才窮困潦倒,活的連農夫都不如——這就是我要說地書。

熊與老虎都是不會寫書地,它們的生活經驗都要靠父母教授,或者親身體驗,比如一頭熊經過一塊搖搖欲墜地石邊,一陣風吹過,石頭掉下來,砸住熊腦袋,於是熊知道了不要從搖晃的石頭下走。人不需要這樣,人不需要石頭砸到腦袋,才知道下面不能走動。因為人有書本,書本里記述了前人總結的經驗。

有人說書意味著書寫,意味著書法,然而,我剛才反覆強調的是什麼,是創造力。先人創造了文字,並有能力將獲得的經驗創造性的書寫下來,於是成為書本,這是一種創造而不是一種複製。這是人有別於禽獸的地方。單單字寫得好,書法好,體現的不是創造,而是複製。

前不久,我在府裡聽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