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是看穿了王甫的心思。
想想也是,要知道戶部掌管著大魏全國的經濟體制,而原先的體制,都是採用一斤十六兩的舊規定,並且,大魏境內國民普遍也習慣了這種方式,而如今,他趙弘潤突然退出一斤十兩的新規定,暫時不說會不會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更不妙的是,新的規定一旦流入市場,勢必會造成大魏市面上的混亂。
甚至極有可能,有些黑心的商人會利用新舊兩種規定來謀取不義之財,而這種事到最後,最吃虧的往往都是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
想到這裡,趙弘潤對王甫以及周圍圍觀的匠工們言道:“或許諸位不能理解本王為何做出這樣的規定,就當是本王的任性,從今日起,我冶造局棄用原來的斤兩制,而採用新的規定。……不過,正如王局丞所言,由於新規有可能導致國內市集的混亂,因此,斤兩新規暫時不向六部二十四推行,僅在我冶造局投入使用。”
說著,趙弘潤當即冶造局的鐵匠們去打造精確的兩、斤、鈞等秤砣(砝碼),要求打造一兩、二兩、五兩、一斤、二斤、五斤、一鈞、二鈞、五鈞等單位的鐵砣,製成後妥善保管在冶造局內,作為日後的依據。
而在此之後,趙弘潤便回過頭來的制定量的標準,即容積標準。
在大魏,在容積的制定上,存在著一定的混亂,比如石(dan),它明明是重量單位。但是古人卻又規定10鬥=1石,石又變成容積單位了,這使得古時容積與重量的單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混亂。
而這,正是趙弘潤希望根除的,他想要一個更加明確的容積計量單位列表。
至於容積的現實衡量物,古人一直以來都選用米作為衡量標準。但是趙弘潤並沒有採用,他仍然習慣於採用水,畢竟用稻米或黃米作為計量容積的實物,很容易出現誤差,而水則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減少誤差。
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