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美國”,這是杜勒斯孜孜奉獻的目標和狂熱工作的動力。他的信條是:可以有保證美國利益之後的敵國利益,不能有損害美國利益之後的盟國利益。
飛行途中,接到報告,毛澤東已於東半球的下午、西半球的凌晨突然而奇怪地恢復了炮擊。國務卿為此感到失望和懊喪,他甚至產生了取消此行的念頭,他始終不解的是:一向精明的毛澤東為何選擇不合時宜的時間增加蔣的外交談判籌碼?他認為,毛現在打炮,只會對自己的宿敵蔣介石更有利。
華盛頓時間凌晨5時30分, 杜勒斯決定讓座機在阿拉斯加臨時降落,一個電話找到了正在美國西海岸作競選旅行的艾森豪威爾,將總統從睡夢中喚醒,兩人就毛澤東恢復炮擊後的局勢商談了10分鐘。接下來,美國國務院和杜勒斯之間,國務院和艾森豪威爾之間,杜勒斯和先遣到達臺北的助理國務卿羅伯遜之間,進行了多次長途電話商談,最後,艾森豪威爾指示杜勒斯應繼續飛往臺北,“雖然會談時蔣的態度可能會趨向強硬,但眼前的局面也更加說明,關於那幾個惹麻煩的小島確應有一勞永逸的符合美國利益的解決辦法。”
1小時後,杜勒斯重返天空。
機艙內單調的馬達嗡鳴和機艙外厚重的暗夜令隨行人員打盹瞌睡,勤奮敬業的國務卿卻了無睏意,抖擻精神接著辦公,憑藉昏暗的艙燈在小摺疊桌上寫字。
起草的第一份檔案是將以國務卿名義發表的宣告。他寫道:他此行是根據美國與臺灣的共同防禦條約前來“同蔣介石總統磋商,充分交換一下看法,希望透過重新研究,鞏固我們雙方互相信賴和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