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2部分

的束縛力呢?

未來世界之格局,表面上是幾國爭鋒,但根子裡卻是三教爭鋒。咱們的儒教、洋夷的洋教,還有一個就是自大清西北一路向西。直至大海的教派。

東南亞有許多的蘇丹,非洲、西亞也是這樣,還有一個土耳其,這就是他們的勢力;至於洋教,歐洲、美洲、澳洲再加一個亞洲;其他地方都是一教獨尊的,唯有咱們所處的這個大洲,是數教並立的。

歐亞交界之處,是兩教爭鋒,而咱們的大清,現在就有些三教爭鋒的勢頭了,若比較包容的能力,儒教和洋教不相上下。

對歐美來說,洋教更適合一些,對於澳洲、美洲、非洲這三大洲來說,我認為儒教的作用更大,咱們包括這三大洲的民眾,在歐美人看來就是土著。

咱們這個土著是有儒教的,大唐、大元到如今的大清,胡人血脈不少吧?如今怎樣?大清還不是屈服於儒教了?

澳洲、美洲、非洲的許多土著說實話,那日子過得還不如咱們呢!要拉攏百姓,最好的手段無非衣食住行四字,小富即安、豐衣足食,不正是儒教拉攏百姓的手段嗎?相比於洋教,儒教更適合這三大洲的民眾。

儒教不分三六九等,不分信眾與否,在這上面,儒教有先天的優勢,如今杜文秀在西北的做的,就是借屍還魂之舉,將來的西北,只是儒教的一個分支而已,同宗同教,將來還會頻頻暴亂?還會兵戈相向嗎?”

楊猛說的這些,超出了丁泰辰的理解範疇,丁泰辰是讀過書、讀過史的,雖說史書之中有佛道爭鋒的記載,可這些東西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大多還是在民間進行的,上升到戰爭層面,也只有在大唐和五代的時候有所記載,並不是十分的突出,想讓丁泰辰在短時間之內理解教派征伐,並不容易。

在儒教的陰影之下,佛道二宗,也只能選擇依存關係,藏邊倒是個不錯的案例,但相對於這片遼闊的國土,藏邊只是極不顯眼的一隅而已。

“三爺,這教派之爭,不過是民間的而已!到了國與國之間,教派不過是小道!”

太多東西不明白了,丁泰辰也不能繼續裝蒜了,只能依著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觀點。

“錯了!教派是國家存在的基礎,泰辰,為何有漢人吶?你來說一說!”

丁泰辰是楊猛的左膀右臂,廣州只是他的一個暫居之地而已,等魏五沒了,丁泰辰還是要坐鎮雲南的,有些東西,他若是不理解的話,楊猛也很難執行的下去。

“商周秦漢,自始皇建大秦帝國,到高祖延續炎漢大帝國,漢人的疆土才慢慢固定,所謂漢人就是大漢疆土延續的百姓吧?”

漢人之說,一人一個樣兒,怎麼說怎麼有理,在這上面,楊猛還真沒東西辯駁什麼。

“在我看來,也對也不對!儒教自漢朝興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泰辰你應該是知道的吧?

就儒教來看,只要是儒教統治下的百姓,就該是漢人!無論是滿蒙回漢壯彝苗藏,不過是咱們內部細分的族群而已,只要是在儒教統治下,這些都可歸於漢人之列!

所以,這無論是夏秦漢唐還是宋元明清,只要儒教不倒。這華夏總歸是一體的。儒教之功不可掩蓋。沒了儒教,咱們就不是漢人了。

洋人要到咱們這邊傳教,信了洋教,還有儒教嗎?兩教共信,你說到時候,信眾是該幫著洋教呢?還是該幫著儒教?

稱霸於國內,咱們用拳腳就夠了,要制霸於世界。儒教不可或缺!

國與國之爭,就是人與人之爭,而人與人之爭,以後多半要歸結於教派之爭了,三教爭鋒,這就是以後世界格局的基礎。

泰辰,這麼說的話,你能明白一些嗎?”

戰爭除了涉及利益之外,還涉及到了文化,與洋教相比。儒教更為理性、門檻更低、包容性更大,從最初開始。楊猛就想利用儒教。

隨著他慢慢的融入大清,在對儒教的看法上,楊猛也有了自己的見解,腐儒禍國是不爭的事實,但將大清四萬萬百姓連在一起的,卻還是出產腐儒的儒教。

四萬萬或許說的多了一些,但大清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信奉儒教的,無論是佛道二宗,還是其他宗教,仔細的數數,除了藏邊、西北、蒙古,作為統治者的滿清,其實也是儒教的信徒。

藏邊的三**王,楊猛已經將他們變成了傀儡,一兩代人之後,狂信在藏邊基本就會絕跡的,將佛宗與儒教結合,只是二三十年的事兒!

蒙古,楊猛也有解決的辦法,所謂滿蒙一家親,控制了朝政,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