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4部分

而且,如此一來的話無形中也推動了講武堂下新式院校在大明的推廣,減小士大夫階層的阻力。

自從講武堂下屬院校成立以來,參加每屆科舉的學員越來越多,成為秀才、舉人和進士的學員也一屆多過一屆。

雖然士大夫們對那些學員參加科舉有著頗多微詞,但卻沒有辦法阻止,因為那些學員並不是朝廷的武官,自然可以參加科舉。

李雲天覺得這些學員是幸運的,大明的科舉此時還屬於開放性的,並不像中後期那樣推崇八股文,故而使得學員們比較容易透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

這樣一來,士大夫階層就等於融入了一批有著新式思想的新鮮血液,悄無聲息地改變著士大夫階層,李雲天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推動他的新學制改革。

與其跟士大夫階層拼個你死我活,倒不如採用這種滲透的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士大夫階層對新式學科的偏見和敵意。

面對李雲天的這一手釜底抽薪,京城的那些士大夫們並沒有好的辦法應對,他們原本以為講武堂出身的考生會在科舉中失利。

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那些考生在科舉中表現得非常出色,思路比一般的考生要敏捷得多,以至於獲得功名的人一屆科舉比一屆科舉多。

尤為令士大夫們感到不安的是,現在天下的年輕士子中很多都對講武堂下轄的各大學院充滿了嚮往,進而在考科舉前通常都會先考講武堂的武舉。

進入講武堂的各大學院後不僅可以獲得學習的機會,而且食宿全免,畢業後不僅能加入講武堂得到分配工作的機會,還能參加朝廷的文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科舉,故而對年輕計程車子,尤其是家境貧寒計程車子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不過,講武堂出身的學員也並不是可以無限期的參加文舉考試,一旦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獲得舉人的身份,那麼講武堂就禁止其再考,否則將以曠工為名將其從講武堂開除。

在李雲天看來,一旦超過了三十歲那麼將不宜再考科舉,他可不希望朝廷裡新補充的官員都是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中年人,屆時等他們踏入仕途並且在官場上成熟後已經沒有精力主政一方。

第1149章 軍務道

李雲天之所以要在都察院設立一個新的道來清理軍務,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從都察院的十六個道中選御史來執行這樣任務,是因為他要把講武堂也納入到都察院的監管中來。

對於李雲天的這個決定,滿朝文武皆大吃了一驚,誰也想不到李雲天竟然會讓都察院介入講武堂的事務,要知道講武堂自成立起就自成一系還從沒有被外部衙門插手過。

尤為重要的是,講武堂的司堂由皇族的親王或者郡王來擔任,雖然只是掛名但無疑已經被外界視為皇家的地盤,因此朝廷中沒有哪個衙門敢介入講武堂的事情,更別提督察講武堂。

正是因為講武堂相對於京城的各大衙門來說太過另類,李雲天這才趁著這次執掌都察院的機會將其納入到都察院的監察範圍中,畢竟講武堂也是大明的衙門,並不能遊離于都察院的監察之外。

在李雲天看來,講武堂現在的規模太過龐大,雖然他想方設法地吸納朝廷各方勢力的子弟進入講武堂,但講武堂在大明的各大部院中還是顯得太過異類,因此李雲天現在要想辦法使得講武堂融入到京城的各大部院中去,第一步就是將其納入都察院的監管體系。

所謂花無百日紅,講武堂雖然現在無比風光,但不可能一直這樣強勢一下,一旦李雲天去世的話那麼肯定會受到朝廷各部院的聯合打壓,故而李雲天要未雨綢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

都察院現有十六道,即:浙江道、江西道、河南道、山東道、福建道、廣東道、廣西道、四川道、貴州道、陝西道、湖廣道、山西道、雲南道、交趾道、遼東道以及蒙古道。

按照李元天的計劃,都察院新建立的這一道為軍務道,屆時將負責大明軍務的清理督察。

所謂術業有專攻,軍務道成立後,被選入其中任職的監察御史將專司軍務事宜,不再介入到政務中去。

換一句話來說,都察院將誕生一個新的職務――軍務御史,成為專門督察大明軍務的專業人士。

另外,都察院軍務道還擁有管理講武堂督察部的權力,這也就是說講武堂督察部將受講武堂和都察院軍務道的雙重領導,使得都察院軍務道可以暢通無阻地在軍中查案。

必須要指明的是,講武堂督察部只是受都察院軍務道的管轄,都察院其他道無法介入此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