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4部分

不僅宋海的家人,成寧侯楊三宇的家人也關在了大牢,兩人在黑水城和藍葉城慘敗,其家人肯定要受到朝廷的懲處,唯一的不同是懲處的級別。

根據目前朝廷所掌握的情報,宋海和楊三宇最後都在親兵的護衛下突圍,而他們現在杳無音訊,連帖木兒帝國和北元都沒能找到他們,如果再沒有確切訊息的話十有**會被認為是逃走了,這樣一來性質可就十分惡劣。

其實京城的不少勳貴都希望以戰死來處置宋海和楊三宇的這種情形,不過萬一兩人要是還活著的話那麼無人能擔得起這個責任,故而這件事情就一直拖了下來,也引發了外界不少的議論。

所以,宋海就是拼死也要返回大明,既是為了家人同時也是為了他的聲譽,他可不希望成為歷史上畏戰而逃的將領。

“回來就好!”得知了宋海的經歷後,李雲天有些無奈地嘆了一口氣,無論如何宋海的這樁懸案可以了結了。

第1148章 左都御史

不知不覺間,正統六年的新年在一派熱鬧和忙碌的景象中度過,元宵節過後京城各部院衙門重新恢復了日常作息。

李雲天上值的第一天首先去了都察院而不是講武堂,年前的時候他在都察院的官職被正統帝提升了一級,成為了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也就是都察院的主官。

這樣一來,李雲天就成為了大明朝廷最年輕的部院主官。

至於講武堂,雖然李雲天統掌著講武堂的事務,但講武堂的司堂卻不是他,故而他並不是講武堂官方意義上的主官。

按照宣德帝留下來的定製,講武堂的司堂就由皇族的親王或者郡王擔任,但只是掛名而已不負責具體事務,講武堂的日常運作由總教官處理,總教官相當於講武堂的二把手。

其實,李雲天覺得他以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官職挺好,可以專心於講武堂的事務,如今成為左都御史後意味著他要把工作的重心往都察院偏移。

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因為李雲天成為了親王,大明的爵位與官職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分屬兩個不同的體系。

雖然李雲天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但都察院屬於文官體系,因此李雲天爵位再高也沒用。

真正使得李雲天執掌都察院的除了他在朝廷中的聲威外,還跟內廷與文官集團之間的爭鬥,以及太子太師的加銜有著莫大的關係。

西域之戰前,李雲天擁有太子太傅的加銜,已經是都察院裡最高的從一品官階,比都察院左都御史陳智的官階都要高。

如今李雲天的官階又升了一級,如果他還是右副都御史的話那麼將在官階上將對陳智形成巨大壓力,而且也不合朝廷的禮法。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內廷與文官集團內鬥的加劇,擁有著監察大權的都察院就顯得至關重要,都察院不僅可以查文官同時也能彈劾宦官,還可以督察朝廷的武官,權力巨大。

說實話,陳智身為左都御史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的資歷在京城各部院的堂官中比較淺,根基也不深,因此不要說威壓京城各部院就連都察院內部都無法擺平,故而坐在這個位子上猶如被放在火上烤。

對於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職,朝廷各派勢力盯得死死的,哪一派想獲得這個職位都不容易,勢必受到其他勢力的阻撓。

因此,在京城有資格擔任左都御史的官員中,李雲天是最為合適的一個,不僅地位尊貴而且與各方勢力關係都很好。

況且李雲天也是都察院御史出身,對都察院的事務瞭如指掌,都察院的御史們也對其敬畏有加,故而是此職的不二人選。

就這樣,原本無心左都御史一職的李雲天在年前被正統帝升為了左都御史,正式成為京城大部院的主官,有種趕鴨子上架的意味。

都察院的御史們得知李雲天升任了左都御史一職後無不歡欣鼓舞,雖說都察院有督察文武百官之責,但京城各部院之間也存在此消彼長的權力博弈。

如果左都御史的資歷威望不足,無法壓制住其他的部院,那麼都察院就將被其他部院所壓制,御史們在執行公務中也將受到諸多掣肘。

陳智成為左都御史後,都察院就處於被京城各部院打壓的狀態,畢竟誰也不想被小小的七品御史壓在頭上。

俗話說的好,打狗還要看主人,李雲天入主都察院後京城各大部院衙門肯定會給御史們面子,誰也不願意招惹李雲天。

而且,各大部院的人都清楚,李雲天不是那種無事生非之人,不會平白無故地找他們的麻煩,這也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