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社”是一種志願的組合,一種由活動家、精英分子領導的團體。過去士紳

們常常組織這樣的團體以建立地方學校或灌溉工程,或徵集民兵抵抗太平軍

或廣州的美國侵略軍,後來著手“自治政府”的各項計劃。科學社的目標不

僅在於“促進科學,鼓勵工業,統一翻譯術語,傳播知識”,而且它希望用

十字軍的熱情透過科學最終再造中國的整個社會和文化。④科學社在美國草創

時期有成員 55 人,1918 年隨主要建立人回國而遷至上海,到 1930 年成員曾

增加到千人以上。社員包括留學歐美和日本的歸國學生和在中國培養的青年

科學家。科學社的活動範圍也擴大了:除 1915 年創辦刊物《科學》外,科學

社還召開會議宣讀研究論文,出版科學譯著,並建立科學圖書館;1931 年這

家圖書館從初址南京遷至上海,它一直是那裡的一份主要財富。同時在 1922

年,科學社曾在南京建立生物實驗室。

促進科學在中國面臨著兩線作戰:既要複製和擴大從國外獲得的知識,

又要讓它適合中國的現狀。中國青年科學家不可避免地要依賴國際學術界,

他們也試圖對國際學術界作出貢獻。同時,他們又面臨將科學思想與實踐引

入中國人民生活的任務,以減輕中國的落後程度。依賴和落後二者後來都有

可能被汙衊為殖民地的症狀。①

提供基金與美國的影響:清華

考慮到中國古代強調高等教育要為國家服務,1916—1928 年軍閥混戰時

期對中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影響來自美國,當時聯邦政府在教育方面所起的作

用還微不足道(農學例外,它受到撥土地給各州立農學院的補助),這是具

有諷刺意味的。美國高等教育當時仍由私立大學而不是由州立大學領導,實

際上新英格蘭和中西部的教派學院曾經是在華傳教士主辦的教會學校的樣

本。但美國的影響是透過一些不尋常事件的結合而形成的,遠遠超過了基督

教會的努力。

1901 年自清政府強索的庚子賠款中,美國要求從中分到 2500 萬美元,

當時美國負責官員私下認為數量過大,可能比正當數目高出一倍。然而它只

佔整個賠款 33000 萬美元的一小部分。②這是一個使中國政府一蹶不振的過高

的數目,而且幾乎從任何角度看,這個數目都可以被視為帝國主義掠奪頂峰

的可恥標誌。1908 年美國國會對中國減免了賠款中超出實際損失的那一部

分,計 11961121.76 美元。這筆款子將被用於在美國教育中國人,而且它創

造了一個支援中國高等教育的有效機制。1909 年中國政府向美國派送了第一

③ 中國科學社 9 名創辦人中有 4 人(包括胡適)起初曾在農學院學習。9 人內有任鴻雋(1908 年曾在東京

加入同盟會,在美國攻讀化學前曾於 1912 年在南京協助孫逸仙)和楊銓(1909 年在上海一所新學堂時曾

經是胡適的學生,以後在 美國攻讀工科前也曾於 1912 年任孫逸仙的秘書)。

④ 彼得?巴克:《美國科學與近代中國,1876—1936 年》,第 94—95、169 頁。

① 彼得?巴克:《美國科學與近代中國,1876—1936 年》,第 216—226 頁。

② 邁克爾?亨特:《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再評價》,《亞洲研究雜誌》第 31 卷第 3 期(1972 年 5 月),

第 539—559 頁。

批庚子賠款學生 47 名,1910 年 70 名。到 1929 年總數達 1268 名。①領取庚

子賠款獎學金的學生名單中不乏才華洋溢的青年。

同時,政府也擬訂了訓練計劃,為學生赴美學習作準備。1909 年一個配

備外國人員的大學預科被建立起來,1910 年舉行了入學考試,後來成為清華

大學的清華學堂於 1911 年正式開學。②它成功的秘訣在於每年的預算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