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困福州

閏六月初五,福州城外。

北路走仙霞關入閩的明軍已經抵達福州城下,同東路從閩江口入江的明軍會師,兩支明軍共計戰兵三萬八千人馬,水師兩萬兩千,輔兵四萬,民壯五萬,招募的隨軍民夫和工匠六萬餘人,共計二十一萬大軍把福州城圍得裡三層外三層,連一隻麻雀都飛不出去。

雖有二十一萬人,但王新宇並沒有什麼號稱五十萬,號稱八十萬,號稱百萬,而是實打實的號稱十萬人。

確實如此,真正算上兵的就十萬,所謂民壯和隨軍民夫工匠,王新宇都沒有把他們計算到兵員裡面。輔兵和民壯當中很多是原清兵俘虜,民壯還有一定的戰鬥力,而隨軍民夫和工匠都是自願大軍出擊的普通老百姓,主要負責運輸和打造攻城工具。

福州的閏六月炎熱難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非戰鬥減員,王新宇最終決定採取圍困的計劃,而不是在夏季強攻。

從北線進入的羅祥陸師主力,沿著閩江穿過福建山區的時候,都是在叢林茂密之處行軍,在山區作戰,一路上除了正午熱一點,早晚都還不熱。但大軍一進入福州盆地,雖然是早晨進入的,可是一進去,就感覺熱浪滾滾。

明軍在杭州的時候不是沒有感受過這種炎熱,杭州的夏天不比福州好,也是熱浪滾滾,但那是平時休整,不是行軍打仗,還能忍受。揹負著重物行軍,對人的體能消耗極大。

進入營地之後,每一名士卒都像是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福州的夏天晝夜溫差小,早晚都炎熱異常,在閏六月的天氣下不要說打仗了,穿上盔甲一會兒就虛脫了。

既然要圍困,就要修築工事,挖掘壕溝,建造兵營。天氣炎熱難當,輔兵和民壯雖然大部分都是俘虜,可是在王新宇眼中,俘虜也是人,不能白白的出現大量非戰鬥減員。於是挖掘壕溝,修築工事的工作都在傍晚和早晨做。

每天當太陽西下,遠處的山遮擋住陽光的時候,輔兵和民壯們就開始扛著鋤頭,進入工地進行作業。儘管還是很熱,但沒有在太陽直射之下,已經是好多了。

忙碌到天色完全暗下來,輔兵和民壯們到閩江或者小溪中洗澡,然後用餐。吃完飯後就睡覺。天還沒亮就起來,扛著鋤頭上工地,從寅時三刻(凌晨四點半)一直幹活到辰時,也就是大概早上七點,然後吃早餐,洗澡休息。

明軍的大營設在通風的地方,但又不是設在樹林中,那是為了防止清軍偷襲火攻,劉備被人當年火燒連營的教訓,王餘佑可是很熟悉的。

營房用土磚修建,頂部以木樑蓋上瓦片。兵營外圍挖掘了壕溝,修建土城,讓清軍望而卻步,根本就不敢來偷襲或者進攻。每天十二個時辰都有人輪番值守,防止清軍偷營。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王新宇還讓民壯沿著山腳挖掘了很深的地洞,看起來像是準備存放什麼東西的地窖,這地窖的工程量不小,看來可以容納很多東西。李銳和羅祥都感覺奇怪:怪事,這是放冰塊的地窖嗎?我們也沒有運冰塊過來啊。

兩艘飛剪船靠上閩江岸邊,在碼頭上停靠下來。

“有好東西送到了!弟兄們去搬運!”看到飛剪船到來,王新宇大聲喊道。

士卒們紛紛上了飛剪船,船上的軍官登記過後,士卒們從船上搬下一個個木桶,裝上車,送往地窖中。

木桶裡面裝的是啤酒,原本王新宇的南洋公司根本沒條件生產啤酒的,因為當年沒有製冷技術,要生產啤酒需要在寒冷的地方,利用天然冰塊。自從王新宇佔領了外興安嶺和庫頁島之後,自然就有了生產啤酒的條件。

於是在王新宇的授意之下,鄭襲在庫頁島上修建了啤酒廠,生產了大量啤酒。

啤酒可是好東西,可以拿去南洋販賣,不管是當地的土著人還是西方水手,都非常歡迎這種既可以解渴,又含有一定酒精的飲料。

飛剪船的底艙中還有大量冰塊,那都是飛剪船從極北之地返航的時候,在當地挖掘來的冰塊。冰塊放在船底艙,外面有厚厚的棉花遮蓋,可以保證冰塊不化。

士卒們把冰塊搬上岸,裝車,送入地窖中。

古人就是用地窖的辦法來儲存冰塊的,能把冰塊從冬天儲存到夏天。現在明軍在福州南面的山中挖掘地道,就是用來儲存冰塊的。把冰塊和啤酒桶放在一起,取出來就是冰涼可口的冰鎮啤酒。

兵營完工之後,王新宇就盤算著給清軍找點事情做。

“民壯們和工匠連夜砍伐樹林,打造大型回回炮。其他人去周圍收集一些動物的屍體,這幾天就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