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部分

個新興國家,但是霍亨佐倫家族和斐迪南家族之間的友誼卻源遠流長,因此我們希望兩個國家之間的友誼像我們家族之間的友誼一樣地久天長。”

“德意志帝國和義大利王國同樣有著久遠的友誼,今天我們在這裡齊聚一堂,是友誼讓我們聯絡在一起,讓我們為友誼乾杯。”約亨舉杯示意。

“讓我們為友誼乾杯。”斐迪南和埃馬努埃萊一同舉杯。三支酒杯碰撞在一起。

三位歐洲國家的掌權者年齡相若,最大的斐迪南也才40歲,三人在一起聊些趣聞軼事。氣氛很是融洽。

埃馬努埃萊三世是1900年父親翁貝託一世遭到無政府主義者暗殺後登基的。34歲的他作為義大利王國的國王十分支援經濟發展和社會政策改革,而作為整個歐洲發展最為迅速的德意志帝國。自然成為了他想要效仿的物件。而且德意志帝國在兼併了奧地利後更是成為了義大利王國的鄰國,因此埃馬努埃萊在交流中表露出了希望可以加深兩國交流的意願。

對此約亨自然萬分歡迎,他之所以邀請埃馬努埃萊三世不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嗎?作為剛登上王位僅3年的年輕君主,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對外政策自然還是相當大程度上在延續其父翁貝託一世所堅持的與德國交好的策略。

這樣有利的條件約亨當然要抓住,並且繼續深化,免得埃馬努埃萊三世慢慢成熟之後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導致義大利兩面三刀。

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帝國一樣,都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分裂成多個王國。並且同樣是完成統一時間並不是很長的國家。不過作為德意志帝國主導的普魯士王國有著可以稱雄歐陸的強大軍事力量,而義大利王國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在歐洲沒有發言權。

義大利王國統一之後,和德國一樣趕上了殖民時代的末班車,但是國力略遜的義大利所能獲得的利益比德國還不如,鞭長莫及的義大利更是隻能對地中海對面的北非地區垂涎三尺。這就導致了義大利在地中海權益和北非殖民地問題上和在這個區域擁有傳統優勢的法國產生了衝突。

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入侵突尼西亞,並將突尼西亞納為自己的保護國,這讓早已覬覦突尼西亞的義大利十分憤怒,然而以義大利的實力自然無法與法國抗衡,因此義大利選擇法國人的世仇,同時也是歐陸新興強國的德意志帝國作為自己的盟友。

因此在1882年。德、奧、意三國在維也納簽署了秘密防禦同盟條約,三國同盟就此成立。

不過作為俾斯麥選擇的鐵桿盟友奧匈帝國似乎天生就是給德國人拉仇恨的,和俄奧在巴爾幹地區的矛盾一樣。義大利對奧匈帝國也是苦大仇深。

義大利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就處於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之下,而拿破崙失敗後義大利又重新落入了奧地利帝國的手中。經過數次獨立戰爭後統一的義大利王國為了收回奧地利帝國手中的威尼西亞,選擇作為普魯士的盟友參加了普奧戰爭,約亨所說的德意志和義大利的友誼便始於此。

但是義大利人和奧地利人之間卻是連腦漿子都打出來了。奧斯托扎戰役被奧地利人狠狠教訓了一番,利薩海戰更是老老實實的做了反面教材,此仇此恨不可謂不深。

普奧戰爭後,奧地利帝國一落千丈,變成了奧匈帝國,義大利也得到了威尼西亞。但是奧地利人依然控制著伊斯特拉半島等區域,這依然是義大利和奧匈之間無法化解的矛盾。

而義大利人在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這種地方都吃了虧以後。其本身的擴張**更是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因此在英國將索馬利亞殖民地轉交給義大利。並且在之後又支援義大利對利比亞的要求,義大利開始向英國靠攏。

並且義大利在經濟上對英國的依賴,義大利每年所需要的煤炭有60%需要向英國進口,著更讓義大利不願意與英國為敵,並且一步步向斜月國靠攏。並在1902年和1908年相繼同法俄兩國單獨達成了條約,被德國首相比洛怒斥為“不貞的蕩婦”。最終在一戰爆發後面對英法向許以的重利,倒戈相向,加入協約對奧匈宣戰。

而現在情勢則大不一樣,奧匈解體,奧地利併入德意志帝國,義大利人和奧匈帝國之間的矛盾就不復存在了。至於說義大利人會不會因此將矛頭對準德國,只要埃馬努埃萊三世還沒發瘋,就不會如此不智。

再加上德國在數次國際會議上都將義大利給捎帶上,讓義大利能夠頂替奧匈帝國在歐洲列強中擁有發言權。法國則對這個意圖和自己搶奪地中海權益的傢伙沒有好感,數次阻撓。兩相對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