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校圖書館是我的精神家園。我心中的英雄是羅曼·羅蘭筆下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他是我的偶像:一個真實的人,像火一樣渴望美和愛情,無論任何險惡的遭遇都不能阻止他追隨心中不泯的理想。我在心中一邊崇拜他生命的狂野和堅韌,一邊又脫不開傳統文化中中庸端莊一類的觀念。那是個各種思想雜亂並列的年紀,是認真地思考,也認真地痛苦著的年紀。但歸根到底,是個相信至愛至純的理想主義時代,瞧不起功利,相信不懈的努力就會帶來成功,相信最大的成功不是世俗的承認,而是品嚐人生的一切,最後達到心靈的安詳。這麼多年後,我基本還是這樣一個人。不是說我做到了這些,而是說我還是堅信這些。這是件幸運的事,我希望今生都能如此。
我愛旅遊,理想之一是周遊世界,搞明白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也是在大學時代養成的癖好。記得當時省下獎學金和勤工儉學的幾百元錢,要和一位女同學一起去武夷山。父母不答應,說兩個女孩子,出門太危險。於是我抬出這位同學在合肥的親戚,說他可以陪同我們上黃山(有親戚是真,但到了黃山腳下,還是隻剩我們兩個人)。軟磨硬泡,終於說動了父母。當我們坐上南下的火車,那個高興勁啊,真是難以形容!一天一夜的火車,坐硬座,腳下還睡了人。大熱天,車窗開著,結果弄了一臉的灰煙和煤煙,極髒。車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