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神宗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說得有些文不對題。想想不對,才又補充道,“詔書就這麼定了,一個字都不用動。朕這就叫他們發下去。”

安石含糊答應了一聲,徑自下殿去了。

詔書這裡一下達,兩府大臣誰也不提辭賞的事了,可那心裡的壓力,卻也同樣大得無以復加了。誰都感到這次的賞賜,比哪一次都來得重,決不再是能隨便白拿的!要不有所行動,就只能等著處理了!可要行動,又談何容易?能行動,早就行動了,還要等到今日?不要說整體構想什麼的,就連可以完整端出來的某種方略,也從來沒有想過,憑什麼行動?有那神經脆弱一點兒的,知道這次再難渾渾噩噩糊塗下去,乾脆請求致仕或外調了。兩府於無形之中,突然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震動;而朝廷的改造,也終於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司馬光到這會兒,似乎也悟出安石來者不善了!兩府改組勢在必行,而介甫進入核心大概已成定局,不可逆轉,不過早晚罷了。王安國王平甫的突然受封,更堅定了他的這一看法。

說王安國突然受封,倒也不盡準確。治平末年,歐陽修不就薦過他了嗎?本來是要參加制科考試的,因為母親去世,回金陵守喪,這才失去了一次機會。到這會兒,韓絳又向朝廷推薦了他,皇上當時就批覆讓他參加制科考試。他素有文名,上次五十篇文章就得了個第一,應試自然難不倒他。有意思的是,策問的題目,竟然是曾鞏曾子固代擬的,中心思想也還是法古而不迂腐,變革得有依存,叫他在守成與變革之間,痛痛快快馳騁了一番。結果也很圓滿:皇上賜了他進士及第,派到西京洛陽國子監做教授去了。

由布衣應制舉考試,一舉而中,由平民進入仕途,本來只是常事,並沒有什麼。可現在有了安石這樣一個背景,它就有了不尋常的意義,成為皇上寵信安石的一個特有標誌了。許多人,包括司馬光在內,正是從這件事,看到了安石必將大用的最有力的證據。關於制衡的話,原先不過與公著隨便說說而已,並沒認真提到日程上來。現在,就變得非常現實,甚至緊迫了。皇上不也叫自己推薦諫官嗎?正好就湯下麵。至於人選,那是和公著早就敲定了的:非呂誨呂獻可莫屬。

志同道合種種,都不為奇。作為臺諫官員,沒有戰鬥力,一切都是白搭。而獻可的最大長處,正是不愛富貴,不避生死,而且愈挫愈奮:矛頭所向,先小後大,攻堅鬥狠,所向披靡。看他為濮議之爭,先由外圍,愈戰愈勇,愈鬥愈狠,最後直接與韓琦、歐陽修攤牌,不到兔死網破決不罷休,就能知道一二了。有他在,要為所欲為,甭想!他不攪得你人仰馬翻,沒法兒過安生日子,才怪!

。。

大宋遺事 第六十八回(5)

這麼想著,司馬光到底上了一份密摺,推薦呂誨做諫官了。趙捇鼐┣肭蟮骰劐б橐話嘹曬伲�皇且丫�涫盜寺穡柯闌逡鴉爻�雋巳�鏡難翁�筆埂K�阱б槭鋇哪且還珊菥⒍��褡謔喬宄�模凰�奶ㄚ衫砟睢��ㄚ曬僭保�聳僑酥韉畝�浚��木褪且�婊噬喜掛媧廈鰨�艙�肷褡諭耆�嚇摹I褡誚擁矯苷郟�壞愣�揮淘ゾ團�粗惺椋��卓商嵛�煺賂蟠�疲��稍海�職菸��分胸�=�庋�桓齙氐烙ト�倉迷諢噬仙肀擼�韭砉庾芩憧梢運梢豢諂�耍≈劣諫褡謔遣皇且部梢運梢豢諂��荒艿茸徘屏恕�

大宋遺事 第六十九回(1)

出重圍賢能終參政

返舊地故相再入閣

神宗放話之後,並沒有立馬兌現,安石仍然在做他的翰林侍講學士。神宗欽點的題目是《禮記》。這《禮記》原來附屬於《儀禮》,而《儀禮》不過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部禮儀制度彙編而已。因為《儀禮》涉及的典章儀式等頗為煩瑣,又處於禮崩樂壞的非常時期,更叫人輕易摸不著頭腦,孔子的門徒及後來的學者,就嘗試著對《儀禮》做了一些解釋說明工作。久而久之,這些解說文字也積少成多了。到西漢宣帝時候,有個叫戴德的將這些解說文字也彙編起來,大大小小,一共收編了八十五篇;他的侄子——他老哥的兒子戴聖,也有輯本,但只收了四十九篇。為了將兩者區別開來,叔叔戴德的輯本被稱為《大戴禮記》,侄子戴聖的則被稱為《小戴禮記》。東漢大學者鄭玄,後來又為《小戴禮記》作了註解。從此,《小戴禮記》便脫離《儀禮》而成了一部獨立著作。其地位,也越來越高不可攀,乾脆簡稱《禮記》了。但《禮記》既不過是一些資料彙編,目的也只在於解說過去的禮儀等等,其內容龐雜煩瑣,自然毋庸贅言。一向之所以特別看重它,主要不過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