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章 第119集《妙法蓮華經》

若人求佛慧 於八十萬億

那由他劫數 行五波羅蜜

於是諸劫中 佈施供養佛

及緣覺弟子 並諸菩薩眾

珍異之飲食 上服與臥具

栴檀立精舍 以園林莊嚴

如是等佈施 種種皆微妙

盡此諸劫數 以迴向佛道

格量“一念信解”的功德,這地方有兩大段,第一段先別明五度的相貌。別明五度相貌,我們來先看第一段,講到佈施度。這個佈施度是怎麼修呢?

“若人求佛慧。”這個人基本上受了菩薩戒,他發了菩提心,發了無上菩提心,那麼他用八十萬億那由他(那由他就是千億)這麼多的劫數的時間來修習五度。

這當中先講佈施度。“於諸多劫中”,在前面所說的這個諸多劫中,他用財物跟資具來供養誰呢?供養佛陀、供養這些二乘的弟子跟大乘的菩薩,簡單地說,供養佛法僧三寶。

他怎麼供養呢?“珍異之飲食,上服與臥具。”他用特別珍貴希有的飲食跟美妙的衣服,還有各種珍貴的臥具,就是四事供養,供養三寶。這是第一種供養。第二個,他甚至於用栴檀木,用非常珍貴的栴檀木建立精舍。這個精舍的周圍還建立了各種園林,這個園林就是經行、打坐用的園林,來莊嚴這個道場。“如是等佈施”,這包括前面的用四事供養三寶,建立道場來供僧寶安住,前面所說的各種殊勝的佈施。“種種皆微妙”,這個“種種”包括質,也包括量。它的質地特別的珍貴,數量也特別廣大,又特別的美妙。“盡此諸劫數,以迴向佛道”,而且他還把這個佈施的功德迴向無上菩提。

那麼他提出這種佈施,我們先來看看他這個佈施的功德到底是怎麼回事。一般我們從因緣所生法來說,校量佈施的功德有三個重點:第一個,能佈施的心。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他佈施的心是虔誠恭敬的,應該是一個具有信仰的三寶弟子。他佈施的心,對三寶是虔誠恭敬的。第二個,所佈施的境。他所佈施的境是佛陀,不是佛像,是佛陀,真實的佛陀,還有真實的阿羅漢跟真實的諸大菩薩。這可是一個殊勝的福田,所以他所佈施的境也是圓滿無缺的。第三個,他的輾轉相續。他是佈施一次還是佈施多次?經典上說,他是經歷了八十萬億那由他劫。那就不是一次兩次了,他的時間也是無量無邊。

所以,我們看他的心境相續來說,這種佈施基本上世間難比了。這是一個殊勝微妙的佈施,他未來即將招感廣大無邊的福德。這種佈施是非常殊勝的佈施。這先舉出這一個佈施的功德,後面再跟“一念信解”做比較。這是講到佈施。

我們看第二段,講到持戒。

若復持禁戒 清淨無缺漏

求於無上道 諸佛之所嘆

這個人不但是修佈施,他還持戒。他持什麼戒呢?持這個“清淨無缺漏”。“清淨”指的是攝律儀戒,“誓斷一切惡”,“無缺漏”是包括後面的“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他把菩薩的三聚淨戒全部如法地奉持,而且迴向無上菩提。這樣子的一個持戒是十方諸佛之所稱歎的。

前面的佈施在修習福報,這個持戒是修什麼?修尊貴。就是你不但有福報,你會生長在有權貴的家族,就是你那個地位特別值得尊重,高尚的權貴。在印度來說就是婆羅門、剎帝利,這個都是屬於尊貴的家族,這是持戒而來的。

我們看第三個,忍辱。

若復行忍辱 住於調柔地

設眾惡來加 其心不傾動

諸有得法者 懷於增上慢

為斯所輕惱 如是亦能忍

修完持戒以後修什麼呢?修忍辱波羅蜜,他內心安住在調柔寂靜的狀態。這個調柔的特點,就是你跟眾生沒有對立。你有對立,你就剛強。他基本上是用一種很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的人、事、地、物,用一種調柔寂靜的、沒有對立的心來面對一切的外境。他不但是調柔,他還禁得起考驗。“設眾惡來加,其心不傾動”,即便有一些不如意的外境來干擾他,他也不會產生瞋恚、躁動不安的情況,他是禁得起外境的考驗的。這是針對境。

這以下針對人。即便“諸有得法者,懷於增上慢”,即便是這種三乘權法的修行者,在修行當中他略有所得,他可能持戒或者修定,略有所得,但是,他以為禪定就是聖道,所以他產生了未證言證、未得言得的增上慢。這個都是法執引起的。這種增上慢人就去輕視、去惱害這個菩薩。但是這個菩薩對這種特別高慢的人,他也能夠安忍不動。

這個忍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