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章 第111集《妙法蓮華經》

,就“從地湧出,住在空中”。

這些本門弟子出現的時候有兩個特點:第一點,功德具足。我們前面看到本門弟子出現的時候是大神通、大智慧、大福德莊嚴,那都是久修的法身菩薩。第二點,這些本門弟子,這種大功德莊嚴的弟子,對釋迦牟尼佛是事以師禮,用事師長的態度去恭敬釋迦牟尼佛。這表示說,這些本門弟子跟釋迦牟尼佛是有師生關係的。

所以,他一方面功德莊嚴,一方面事以師禮,也就引起了釋迦牟尼佛這一期教化的跡門弟子的疑惑了:就是這些大功德的莊嚴的法身菩薩,到底跟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結下什麼因緣?由這當作一個發起,發起序。

戊一、此土菩薩疑問 分二:己一、長行疑念;己二、偈頌正問

我們看彌勒菩薩代表大眾提出疑問。疑問裡面有兩段,先看此土菩薩的疑問,後面再講到他土菩薩的疑問。此土菩薩就是指的釋迦牟尼佛應化以後……這些菩薩當然不是這一期成就的。其實,真正釋迦牟尼佛跡門的弟子是聲聞眾,就是這一期的這些舍利弗、目犍連尊者等,從一個生死凡夫、外道開始學佛,到證得阿羅漢。那麼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些是怎麼回事呢?他們早就是菩薩了,他們是來親近釋迦牟尼佛的應身佛,所以也算是此土的跡門弟子。那麼彌勒菩薩就代表這些所有的跡門弟子提出疑問。疑問裡面分成兩段:第一段,長行的疑問;第二個,是重頌。

己一、長行疑念

爾時,彌勒菩薩及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眾,皆作是念:我等從昔已來,不見不聞如是大菩薩摩訶薩眾,從地湧出,住世尊前,合掌供養,問訊如來。

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知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等心之所念,並欲自決所疑,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我們先看長行方式的疑念。就在這些從地湧出的菩薩在空中現前,然後用身口意去供養釋迦牟尼佛以後,這個時候,彌勒菩薩以及法會當中的本土的八千恆河沙的菩薩,心中共同有兩個疑惑:

第一個,“我等從昔已來,不見不聞如是大菩薩摩訶薩眾”。我們知道,這些大菩薩,法身菩薩,都不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的,但是他們是在這個時候來親近釋迦牟尼佛,聽他說法,來輔助釋迦牟尼佛的跡門佛的教化。那麼這些法身菩薩他們是怎麼樣?他們是可以“千百億化身”的,所以他們不是隻有親近釋迦牟尼佛,他們經常是遨遊在十方世界,親近十方諸佛。但是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出現,就是說,即便我們這些法身菩薩,長時間地親近十方諸佛,但是卻從來沒有見過這些從地湧出的菩薩,甚至於也沒有聽過他的名號。不見其人、不聞其名,這個很特別。這第一點。為什麼都沒有見過這個人,也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名號呢?這第一個,這問人。

第二個,問事。這些法身菩薩,從地湧出,住在世尊前,對世尊合掌供養,問訊如來,事以師禮,那是為何而來?

第一個問人,從何而來?第二個問事,為何而來?問兩件事情。

這個時候,當然不是隻有彌勒菩薩有這樣的疑問,乃至於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等心中都有共同的疑問。彌勒菩薩一方面自己想要解決心中的疑惑,一方面也要解決大眾的疑惑,所以合掌向佛,來向佛陀請問。彌勒菩薩的疑惑主要有兩點:

第一個,不知其人。就是說,我們是法身菩薩,我們是經常以千百億化身來親近十方諸佛,有太多的親近諸佛的經驗,那麼為什麼從來沒有見過這些菩薩呢?其實,從古德解釋裡面,他們是有見過,但是他們不知道其人,不聞其名。表示什麼?按照菩薩的情況,低位不知高位的境界,就你低階的,你看到高階的,你不知道這個菩薩的本來面目。就好像觀世音菩薩的示現,觀世音菩薩有好幾種示現,其中有一個叫魚籃觀音,他就示現作一個賣魚的婦女,整天拿一個魚籃子在市場裡面賣魚,趁這個機會來攝受眾生。那麼你今天一個生死凡夫,你看到魚籃觀音,你會知道他是觀世音菩薩嗎?你當然不知道。所以,你整天跟他買魚,但是你跟他講說,我從來沒有看過觀世音菩薩。其實你跟觀世音菩薩經常見面。這個就表示什麼?表示從地湧出的菩薩的水平、境界,是高過彌勒菩薩,所以他才說“不見不聞如是大菩薩摩訶薩眾”。就是這些法身菩薩的水平是超過彌勒菩薩的,是這麼一個情況。第一個,不知其人。

第二個,不明其事。就是他們為什麼來了以後向釋迦牟尼佛身業的禮拜,口業的讚歎,意業的皈依,事以師禮,這事因緣何在?不明其事。

這提出兩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