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也是在《法華經》裡面,你能夠得到真正的總持。所以,“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整個佛法裡面,就是名、體、宗、用,你讀《法華經》,四個全部通達。最關鍵的當然是妙體,因為你這個妙體得到以後,是根本。妙體得到以後,你自然通達一切的名相、作用,還有功德。
為什麼妙體那麼重要?
諸位!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前面學了這麼多,我們看〈如來壽量品〉,佛陀是怎麼成佛的?為什麼他成佛了?大家都在修行,為什麼有些人成就阿羅漢,而佛陀成佛了?因為他破無明證法身,阿羅漢沒辦法破無明證法身。
所以,你看這個〈隨喜功德品〉就很清楚,隨喜品是整個五品的最初,佛陀禁止你這個在隨喜、讀誦的初心的菩薩去做太多的事修,因為你妨修你的正道。就是,當你是生死凡夫的時候,其實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成就法身,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那你說,我有很多理想抱負。你不要著急,你成就法身以後,你有大把的時間去做種種的示現。你要示現一隻大螞蟻,帶著那些小螞蟻來修行,都可以。你要變成人,你要到天上去,都可以。你的理想抱負,只要你有法身,你就叫做普門示現。那個就是你事修的啟動的開始,也是你菩提願實踐的開始。所以重點在於,根本就是成就法身。而這個法身,你一定要掌握怎麼修一心三觀。
諸位!如果到現在你還不知道怎麼操作一心三觀,那你這個《法華經》就不知道怎麼修下去了。這是妙體,這個是根本。你所有的拜懺、持戒都是一個助緣,就是讓這個理觀去破無明證法身,這妙體是一個根本。
所以這個地方的妙體是最關鍵的。
己三、勸持付囑
我們看己三的“勸持付囑”。這地方有兩段。先看第一段。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第一段是“讚美人法”。先看第一段的“讚美人”。說“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能夠“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乃至於“如說修行”,修一心三觀,這個人他所在的國土當中,如果有人能夠這樣子如法地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這是第一個,讚美這個人。
第二個,看“讚美法”。
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 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讚美法就是讚美《法華經》的法寶。這個法寶所在之處,這個法寶可能放在田園中,或者樹林中,或者在樹下,或者放在寺廟,或者放在白衣家的佛堂,或者是在殿堂等等,或者是山谷曠野。只要有《法華經》在的地方,你就應該起塔供養。因為它就代表佛陀的法身舍利,一切諸佛的法身都是由受持、讀誦《法華經》而成就的。
這第一段,讚美人法。
看第二段,說明緣由。為什麼這樣子呢?
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盤。
為什麼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跟《法華經》本身所到之處,都應該起塔供養起來?因為,“當知是處”,他所到的地方,就是三世諸佛成佛的道場。三世諸佛為什麼成佛?因為受持《法華經》,他通達一心三觀,然後破無明證法身。諸佛為什麼能夠轉大法輪?也是因為他成就法身才轉法輪。那麼諸佛為什麼能夠進入大般涅盤,受用常樂我淨?也是因為受持《法華經》,破無明證法身而得成就。所以《法華經》是成道、說法跟涅盤的道場。
當然這個境界很高,其實《法華經》是所有修行的道場。
比方說,它也是拜懺的道場。你拜懺的時候,難道你不把罪業拉到一念心性來修止觀嗎?
它也是往生的道場。你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臨終的正念,我們不可能成就事修的清淨。我說過,事修的清淨那是不可能,你不可能修到一點妄想都沒有,不可能。同樣都有妄想,那為什麼他能夠保持正念,你保持不了正念呢?就是理觀,就是誰能夠不隨妄轉。
就是說,臨命終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打很多妄想,一定都很多妄想的,但是有些人走得過去,有些人走不過去,就這樣子。不是說,欸,這個人往生了,他臨終一點妄想都沒有。不可能的。凡夫不可能不打妄想,這個不合乎真實相。你除非是阿羅漢,他的見思煩惱全部脫落了。我們一個帶業往生的怎麼不打妄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