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一幅畫,用文字記錄的畫。現在,我們繼續探索,問幾個為什麼。這幅畫從哪裡得到?是誰,什麼時間畫了這幅畫?為什麼畫這幅畫?經過這一番的探索就不難明白,這是用畫對一個巫祠遺址的記錄。這個遺址就是歸(山)巫祠。不是這樣嗎?在巫祠的的兩邊各有一堆廢墟,那是倒塌了的巫祠牆壁,被解說為金玉 碧玉。在巫祠裡殘存兩座栩栩如生的塑像。一座塑像是一支四角的動物,被解說為象羊,善還。一座塑像是一隻鳥,振翅欲飛,被解說為善驚。

是的,被書作者排在其首的歸山是一座巫祠的遺址。北次三經就這樣記錄了46座巫祠遺址。

好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事情的經過吧:

一座巫祠,巫祠裡供奉著動物神。動物神有獸神也有鳥神。這是動物崇拜時期,公元前4千年。這是一座著名的巫祠,始族人在這裡祭祀和*,不然的話就不會當作資料收集。大約千年的時間,(始族人遷徙),這座巫祠廢棄了,倒塌了。又過了幾百年(不會再長,不然的話,塑像也要消失),就是公元前2千幾百年,收集資料的人(也許是中心巫祠)用畫將這個遺址記錄下來,畫在了中心巫祠的牆壁上。中心巫祠將這幅畫當作資料向信徒講述。一千年以後,二千年以後,這幅畫記錄成文字,收集進書裡,就是我們看到的文字。當年,巫祠將這幅畫當作經一代一代的宣講。在今天,我們從資料中看到了一支始族人的生活:在今天,崇拜神佛,展示科技,歷史,藝術,在始族人是崇拜動物神。

讀者,對於歸山的記錄多麼象一處“旅遊景點”?是的。歸山是一處巫祠聖地的遺址。讓我們回到歸山巫祠遺址上來:歸山巫祠,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文化中心。既然這樣,它一定相伴一個密集的居民區。就是說,巫祠的遺址表達了這裡曾經是氏族的中心:祖先在這裡留下了足跡。山海經就是這樣一部(在今天當作古資料的)書。 txt小說上傳分享

北次三經

北次三經

“北次三經之首曰太行之山。”

北次三經是成書時對全書資料的排序編號。太行之山是資料的原名,是資料收集者對資料集的命名。46個巫祠匯總起來,總名太行。

第一山 歸山

“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 )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軍(馬旁),善還,其名自叫。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賁(鳥旁),是善驚,其名自叫。”

(歸巫祠,上面有金玉,下面有碧玉,有一隻象羊的四角動物,馬尾,豬腳,正在叫:“軍……”軍一邊叫一邊將頭扭向巫祠。有一隻鳥白身子,紅尾巴,一邊叫:“奔……”一邊起飛。)

這是第一山。這一經的各山大致上從西向東排,第八山是王屋山,可知歸山在王屋山以西的沁水地區。

羊四角,鳥六足,是始族末期動物崇拜的特徵。有金玉,有碧,沒有銅:資料是在銅時代以前收集,不晚於公元前2500年。從語言看,“軍”,“賁”都不是古漢語詞彙,是沁水始族人的“方言”。

第二山 龍侯山

“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泱泱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帝(魚旁)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

這是叫作龍侯的巫祠遺址。無草木,多金玉:遺址的廢墟在荒草叢中。東流注於河:是在山的東坡。這山不是太行山,而是中條山。河是沁水。河:這是古漢語。對於河流,古漢語稱作河,古漢語以前的始族方言稱作水。可知這是古漢語對始族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人魚:象人的水中動物,似娃娃魚。痴疾:智障,是說娃娃魚醫治精神病。讀者,這樣的文字多麼象旅遊景點的解說詞?

第三山 馬成山

“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名自叫。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名曰屈(鳥旁)同(行旁),其名自叫,食之不飢,可以已寓。”

多文石,多金玉:沒有銅。這是說,收集資料的時間早於銅時代。文石和金玉是巫祠的廢墟遺棄物。以下是對於塑像和繪畫的解說。天馬:狗般大小的動物。“見人則飛”是書作者從“天”字引出來的解釋。自叫?怎麼能自叫天馬?可知是後改(翻譯)的古漢語名字,是對這種動物名字的意譯。這是野鴨和野雁一類的動物。屈同這種動物也類似。山海經對動物的分類,天上為鳥,地上為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