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意義並且值得去探索的事。”

雅俗共賞,謂兼具優美、通俗之品格,能讓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賞。語出明孫仁孺《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紅樓夢》第五十回:“這些雖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作些淺近的物兒,大家雅俗共賞才好。”朱自清《論雅俗共賞》:“然而又出現了‘雅俗共賞’這一個成語,‘共賞’顯然是‘共欣賞’的簡化,可是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賞,那欣賞的大概不會還是‘奇文’罷。”

朱自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說的是“雅俗共賞”體現了“自然而然的趨勢”。即雅俗兩方如何不可避免地存異求同,在對峙的同時走到一起。

倘若簡單劃分,中國傳統文化由兩大塊組成,一是雅文化,一是俗文化。前者是士大夫以上階層的財富,後者是老百姓的家當。二者的對立和分離一直很明確,落實到文藝方面,就有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隔閡。各時代的大致情況,朱先生有比較充分的介紹。用現代文化學的術語說,這叫作文化的“斷裂”現象,即一種大文化中存在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對峙。

但是,文化的發展總是處於動態,不停地變化,不停地衝突,也不停地對流。不同文化之間會在碰撞過程中完成部分的融合。現代文化學把這種想象稱為文化的傳播和融匯。文藝領域的情況大致相同。正如《論雅俗共賞》作者所指明的,雅文藝得時時俗化,向俗方讓步,為的是爭取群眾,爭取觀眾和讀者,否則它除了被束之高閣以外沒有其他出路;俗文藝要竭力向雅方靠攏、看齊,以得到正統和權威的認可,不然只能永遠居於卑下地位。說到底,“雅俗共賞”的追求實為兩種文藝的相互遷就,相互妥協,相互仿效,慢慢地走到一條道路上。當然,就這個說法本身來看,它由雅士們提出,是雅方處於主動地位時表示的寬宏大量,因此要伴隨著“以雅為主”,“俗不傷雅”的條件限定。但這些條件並不能避免雅方有時被俗方所改造,更不會阻止俗方登堂入室,躋身於雅文藝之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的確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趨勢。

由於文化不斷發展,雅俗方面相互融匯,所以雅文藝和俗文藝並非一成不變,相反會一再出現互易其位的結果。昨日之雅,可為今日之俗;今日之俗,可為明日之雅。每一輪雅俗對立而又雅俗趨同的局面,都是暫時現象,時間會改變它們的關係和位置。因此,在19世紀20世紀這個新時代,出現新一輪雅俗之別。新文化以及新文學儘管以平民化為方向,背叛了傳統的貴族文化和貴族文學,但卻形成了新的雅文化和雅文學,對大眾來說,仍然屬於“陽春白雪”一類。彼此之間有距離,甚至有隔膜,缺少共同語言。對立導向交融,新一輪文化融合開始進行,“雅俗共賞”、“通俗化”及“大眾化”號召就是這種客觀趨勢的話語表現。

何偉力說:“可以呀,李教授你來牽頭,邱館長這邊積極配合,把這類東西從民間收集、整理出來,確實是件大好事。”

邱裼鐵說:“只要李教授願意,我這邊堅決按和市長的指示去做,爭取幹出一件事來。”

何偉力說:“其實,邱館長腦殼裡頭已經有好厚一本書了,二天整理好了以後,擺幾本在胡總這公園裡的讀書亭裡,讓廣大遊客欣賞評價。”

胡江河說:“那真是太好了!我先感謝何市長、李院長和邱館長了。”

何偉力抬腕看了看錶,問王華:“時間過得很快,我們抓緊一點兒,王總,下一個景點是哪裡?”

王華說:“紅軍紀念館,簡稱‘念紅館’。”

胡江河接著說:“這是整個工程的重頭戲。”

何偉力說:“王總,你抓緊先給大家講講。”

第十二章、這是一張名片

王華說:“念紅館和元稹館一樣,是文化森林公園的主要景觀之一。但它的氣勢,佔地面積都較元稹館大。”他移動螢幕,繪聲繪色地說:“請大家看看,我們走進館門後,透過一段長廊,長廊兩邊排列著當年在此指揮戰役、戰鬥的紅軍領導人的塑像,和其他地方類似的紀念館、陳列館不一樣的是,幾個反派人物的塑像也排列其中。”王華解釋說:“這是經過公司領導層反覆考慮研究後做出決定,後又報經市文化局和省文化局批准了的,畢竟這些反派人物中有的當時是紅軍的高階指揮員,也是紅軍的要領導人之一,雖然後來去了敵對陣營,但我們要尊重歷史事實。”

徐徐移動的螢幕顯示,王華介紹說,長廊盡頭向左轉彎是寬大的石梯,右邊是用青砂石砌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