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近些年來,金晉朝連續三屆的狀元都出自此書院。而且進“行之書院”的門檻也是相當的高,除有權有勢家族的子女外,其餘人一概不收。
“行之書院”分為男院和女院,女院僅僅只是劃出了很小的一片宅子,供極有權勢家的女子修習。並且為防發生意外,書院的女院只收四歲到九歲的女子,再往上便不收了。
一則怕女子年齡過大了,在外拋頭露面有損其名節;再一則是防書院的教書先生或是男院的學子,與其發生什麼不該有的。
初七原本想著這書院盡收些貴族子弟,可見官府地位不低。眼下柳月清又親自來了,怎麼著也該有好些人在門口候著吧?誰知等一行人到了書院門口,初七定睛一看,只見那書院門口冷冷清清的,只有一個穿著青衣的中年人站在那裡。
見官府的轎子離得近了,那人才走上前對為首的轎子道:“可是官夫人 ?'…3uww'”
柳月清在轎子裡應了聲“是,有勞陳夫子了”。那被喚作陳夫子的人這才領著他們進了書院。
初七跟在後面微抬了眼看了一眼掛在門楣上的碩大匾額,狂草本就難以辨認,那筆觸又狂放不羈,連綿不絕之意盡顯其中。她雖不太懂書法一類,但隱約覺著所見的四個大字讓人心有震撼之感。不難想象這書院之中怕是隱藏著心境頗高之人的!
等走到一處空曠的地方,前頭的轎子便落了轎。柳月清帶著官盈朝從轎裡走了出來,上前與那陳夫子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隨後便吩咐其他的下人在原地等著。自己帶著官盈朝和官聞景跟著陳夫子前去行拜師禮。
雖然初七也是要在書院讀書的,但她畢竟只是個伴讀,而且只算是個丫環的身份。這種時自是輪不到她的,她反倒也樂得清閒。此時主子們都走了,等在原處的下人也就懶散了起來。幾個人圍在一起的,絮絮叨叨的抱怨著:這書院竟是連下人一處歇息的地也不安排出來,不知是多大來頭呢?
初七年紀小,自然被她們排在外面了。她也沒什麼話跟她們說,便四處張望觀察了一番,見到不遠處有一處圓拱形門洞。隱隱可以瞧見裡頭曲水流觴的景緻,分外的清幽惹人憐。
她動了心思,便轉身跟翠蕊說到自己想過去看看。翠蕊同其他幾個丫環正聊得起勁,也就沒太在意。只叮囑了一句讓她別走太遠,以免夫人回來了找不見人。
初七點頭應下了,這才朝著那拱門走去。等走到門洞前時,她習慣性的抬頭看了看,卻未見有任何匾額名稱。古代一般都好在門楣上掛上匾額,寫著什麼園什麼居的,她在呆在官府見得多了便也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此時一見沒匾額,不禁心中暗覺其他。又四處找了找,這才看見門洞左邊牆上有一塊極小的紅色木牌上用小楷寫了“芙蕖園”三個字。
她越發覺得有趣,心裡來了興致,抬腳便朝裡走了去。
++++++++++++++++++++++++++++++++++++++
今天這章屬於過渡章節,比較無趣,親們多多理解哇~~~~~
第一卷 第二十二章 初見(一)
“芙蕖園”按名解,不難想見這裡該是有個大的荷塘。到了夏天,滿園荷香漫得濃郁,幾個妙齡女子或是年輕俊逸公子哥,劃一葉小舟徜徉其間。
可現下舉目望去,園裡卻不過是些牡丹,山茶,芍藥,丁香,白玉蘭一類春天開的植物。再者這園子也並不大,東西南北角落也是一眼隱約便可全看見,想必也掘不過那樣的一池蓮花來的。
初七不禁心下越發的好奇,不知是誰竟這樣不羈,將園名取得這般隨性,也絲毫不理其內真正種些什麼。
這樣滿園的青綠看在眼裡,讓人不由得產生欣喜之感,她情不自禁走了幾步。只見眼前尤其惹人眼的便是不遠處三、四米高的假山。也不知是從何處引了活水上去,從上傾瀉下來,在暖好的陽光照射下,遠遠看過去猶如閃閃發光的銀絲帶。
波光粼粼的水勢一瀉而下,落到地面上,一路蜿蜒著也不知最終流向何處。初七看著心中歡喜異常,禁不住的向前走去。這才發現隱約有一片、一片的粉白梅花瓣隨著水流蜿蜒下來,大抵假山後面是有種著梅樹的。
也不知是何人有如此的心思,竟能在這樣一座小小的院子裡營造出如此的細膩婉約。心底隆起一股強烈的好奇心,她快步向著假山後繞去。
果不其然,那假山之後是一小片樹林,間雜著種植著梅樹、桃樹。眼下正值開得旺盛的時期,一簇一簇的粉白綻放在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