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便從不提為高牧納小,高牧也不動此等心思,因此十孃的日子難得的清靜美滿自在。
十娘臨行前還擔憂著平安,平安已是二十一歲了,說媒的也不少,偏生她一個都不應。十娘正打算與高牧說說,許是平安也愛讀書人,高牧認識的學子多,或許……
這邊沒想完,忽然來了聖旨——
“……此係揚州鹽商為利益相互勾結,構陷朝廷命官,程家身負冤屈,特此下旨昭告,以正程家之清名。即日起,程璋官復原職,其妻方宜人、兒媳白氏忠貞節烈,當立碑以彰其德。”
這是朝廷為程家的案子平反了?!
不等十娘驚訝完,內監又取過另一道聖旨——
“程家之女程玉娘,淑慎性成,勤勉柔順,雍和粹純,性行溫良,即日起冊封為賢妃,入主永壽宮。”
除了平安有所準備,所有人都被這道聖旨弄懵了。
朱常洛有心,早派了王嬤嬤來幫著料理接旨事宜,平安也不肯落人褒貶,早將封賞的銀子備好,交給王嬤嬤一併打理。內監除了宣旨,送來妃位的金冊金印,另有皇帝的豐厚賞賜。
若無前一道為程家平反的旨意,那麼這一道側妃聖旨定然引人浮想聯翩,可有了前面一道聖旨鋪墊,眾人皆以為皇帝是為彌補程家,所以冊封程家女兒為妃。當然,少不得有人暗中嘀咕,程家玉娘二十一,已經老了,哪怕皇帝初登基百廢待興想要用程家父子,也犯不著給這麼大的恩寵。然而不管外人如何猜測評說,聖旨已下,朝中大臣們對此還是很寬容。
倒不是大臣們沒有憂慮意識,當初先帝的鄭貴妃,大臣們可十分看不上眼,總覺得霸佔了皇帝的心就等於是禍國妖民的妖妃,如今新帝大張旗鼓冊封平民女子為妃,怎不令人多思?
朱常洛只玩笑般的對幾位親近大臣說道:“有何可擔憂?即便將來程氏生子,亦不會是太子,朕吃過這樣的苦,怎敢重蹈覆轍。”
大臣們見皇帝說出這番話來,頓時放心不少。
朱常洛那番話並非敷衍,而是他與平安在冊封前慎重思慮過的。朱常洛這些年並未再進新人,但該有的太子妃、側妃等都有,原有子女不少,但夭折的多,如今健康長成的皇子只有兩個,皇長子已被立為太子。如今的皇后郭氏,久病,僅有一位公主,皇長子乃是惠妃所出,皇五子生母是順妃,其他有幾位公主的低階妃嬪,這都是做太子時的妃嬪,登基之後的第一道冊妃旨意便是封了平安。
平安不是古人,特別是目睹了朱常洛這一路的艱辛,不忍兒子將來受苦。做皇帝就好?不見得,本朝實行分封制,做藩王比做皇帝自在多了,遠的不說,單看邠州那兩位,簡直是逍遙神仙。
兩人商議後決定,不論將來平安是否有子,她的兒子都不做太子。朱常洛覺得很愧疚,一直想彌補,就讓平安親自為兒子挑封地。
平安簡直被逗笑了,她人都還沒進宮呢,又哪兒來的兒子?
笑完後,平安說道:“我早想好了,將來若真有一子,希望能過繼給邠王為嗣子。”
朱常洛一愣:“為何?邠王現今無子,可若以後……”
“那你說邠王為何遲遲不肯大婚?甚至府中至今沒有一個女眷?”平安笑他的遲鈍,見他茫然,便提點道:“你想想,邠王當初離京帶了誰走?”
時隔七年,朱常洛回想起來已不記得桃朔白的面容,但對方那一身清冷皎皎的氣質記憶深刻。朱常洛領會到她話中之意,震驚的瞪大了眼:“你是說、你是說二弟和那桃公子……”
“時隔七年,他們二人之間一如既往。”平安的口氣不無羨慕,當看向朱常洛,雖然心中對未來仍有絲絲不確定,卻不再畏懼。朱常洛肯用七年來證明自己的心意,難道她就不能勇敢的朝前邁一步?唉,誰讓她對這個人動了心呢。
真正讓平安點頭入宮的並非是程家的案子平反,而是自從朱常洛承諾了她,七年間內院再未進新人,當有了足夠健康的子嗣,也淡了後院女色。有時候平安細想想,不是不心酸,不遺憾,但她生不逢時,朱常洛處境如此,能做到這種程度的潔身自好已是難得了。
曾經不能苛求,但在往後卻不能寬待,平安從來不是那等“賢惠大度”的女子。
次年,平安誕下一女,升為貴妃。
三年後,平安又生下一子,皇帝下旨將此子過繼給邠王為嗣子,顧念皇子年幼,暫留宮中撫育。同年年底皇后薨逝,平安封皇貴妃,協理六宮。次年開春,冊立為皇后。
又三年,惠妃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