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3部分

所謂“革新派”是指慫恿皇帝革新朝政的大臣。

“革新派”鼓吹的新政有:

其一,提出在江南設立官營織造總局,專織宮中和官用的錦緞,收回錦商皇商的經營權,壓制民間錦商。

其二,限制海上貿易、邊境通商。

理由是:重農抑商,杜絕商賈與民爭利、聚斂財富。

這幾道革新措施牽扯利益太廣,有反對有贊成。

不論結果如何,朝廷既有人提出,方家等織錦世家都不會無動於衷,所以紛紛命族中子弟參加科舉,做兩手準備。

眼下,革新派提出從織錦世家中挑選人管理西北軍用織造局,看似重用錦商,其實想不動聲色收回錦商的經營權。

試想,若方初在西北軍用織造局當差,方家還能像以前一樣經營織錦嗎?為了避嫌,只能放棄。

革新派的提議遭到了另一撥人強烈反對。

乾元殿吵成了一鍋粥。

新任吏部侍郎崔嵋暗自打量皇上神情,心下揣測忖度。

忽聽順昌帝道:“江南織錦收歸官府經營一事,容後再議。先商量眼前這事。眾卿以為,西北軍用織造局若要選人,選誰為好?”

有人便推舉方瀚海,有人選嚴紀鵬,還有人選韓希夷,有人選方初,還有人選郭大全——他雖沒什麼才學,可是郭家名望高啊,有郭織女在後支援,便可服眾。

崔嵋推舉了方初。

順昌帝見眾人爭持不下,便宣佈退朝。

下午,皇帝招來林世子,問他對此事看法。

林世子眼神一閃,道:“皇上別急,這事嚷嚷兩年了,也不在這一時。皇上何不去問問錦商自己意見?就先問郭織女吧。”

順昌帝沉吟了一會,點頭道:“也好。看他們怎麼說。”

次日一早,皇帝命人擬了聖旨,親自帶著傳旨太監和林世子等人來到幽篁館,要先給方初和郭織女一個驚喜,再問其他。

一行人到幽篁館門前,傳旨太監對趙管事說,皇上來了。

那意思叫趙管事趕緊進去通報,要方初夫婦出來迎駕。

趙管事呆住,不是欣喜若狂地叫人進去報信,而是驚慌的目光閃爍,結結巴巴道:“我們大爺……織女……那個……那個……”

他緊張又害怕,一時間亂了分寸。

見眾人詫異,他才反應過來,才撲通一聲跪下,道:“請皇上恕罪!小人這就去通報,請織女出來迎接皇上。”

說完,連滾帶爬起來,往後面去了。

順昌帝聽了狐疑不已——趙管事只說織女,沒提方初。

他也不說話,緊跟著趙管事後面就往裡走。

趙管事回頭看見,呆住,似沒想到他跟來。

皇帝淡淡地瞅了他一眼,也不吭聲,越過他就進去了。

趙管事急叫“皇上駕到!”

那一嗓子,比乾元殿早朝時太監喊的還響亮。

順昌帝也不在意,這本是禮數,總要給人家一點時間準備不是,不然倉促見駕,失了規矩體統皇上看了也不舒服。

一面想,一面就進了第一進內院。

進來後,總算明白趙管事為何驚慌了。

只見滿院子堆的都是木頭和連桿,還有燒的幾堆布、紙灰燼;幾個家僕正揮斧子對著一架大花樓織機的底座猛剁,一斧子下去,那架子“嘩啦”就散了,看得順昌帝心狠狠一抽。

林世子急忙問:“怎麼都剁了?”

他還抱一線希望,希望人回答說這是舊的報廢了,不能用了,雖然他感覺這希望不大,因為那些木頭看著都很新的樣子。

因趙管事喊“皇上駕到”,那些人見真是皇上來了,慌得丟了斧頭爬在地上磕頭,聽見林世子問,就有人回道:“是織女讓剁的。”

順昌帝深吸一口氣,問:“為什麼剁了?”

那人道:“織女說,她再也不織布了。”

順昌帝心一沉,沒再問下去。

要問,也該去問郭織女,不該問他們。

忽然上房東耳房出來幾個女子,打頭就是清啞——她並沒看見順昌帝等人——對身邊媳婦吩咐道:“把那圖紙也燒了。”

順昌帝心中“咯噔”一下——什麼圖紙燒了?

郭織女可還沒將混紡布的圖紙和織機圖紙交上去呢!

她只交了樣布,和幾套軍裝。

皇帝再也顧不得矜持,就要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