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
讓眾親王之間恢復至親的天倫之道,這不能不歸功於漢景帝、漢武帝和漢光武帝。
漢高祖劉邦剷除異姓王,分封同姓王,結果導致諸侯王日益坐大,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漢景帝時開始“削藩”,漢武帝時又頒佈“推思令”,使諸侯王直接掌握的土地面積和人口日益縮小。東漢建國後,光武帝劉秀嚴密防止皇親宗室干預政事,宗親功臣各去封國就位,而封國面積很小,很難與中央政府對抗。諸侯王未經召見,不得進京,於是就出現了上述皇帝和宗親生離死別的場面。
公元85年,還有一件發生在北部邊境的事情和東漢帝國密切相關。這年冬天,南匈奴和北匈奴在涿邪山交戰,南匈奴獲勝。
自從漢武帝時代對匈奴用兵後,匈奴逐漸分化為西、北、南三部分,南部匈奴逐漸和內地融合,北匈奴日見衰落,眾叛親離,逐漸向北遷移。這一事實表明,東漢帝國開國60年之際,北部邊境保持安穩態勢,至少沒發生大規模的邊患。只有西北邊地有一些零星的戰鬥。
3
馬太后是東漢皇后中頭腦最清醒的一位,她曾屢次勸阻皇帝為自己孃家兄弟封官的請求。她臨終前夕,有關部門再次奏請為皇帝的舅舅即她的兄弟封侯。馬太后聽後概然長嘆說:“我年輕時,只羨慕古人名垂史冊,心中不顧惜生命。現在年紀大了,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婪。所以我日夜警惕,想自我貶損。想不到臨老卻不能遵從自己的心願,身死之後,我將永懷長恨。”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章:秦磚漢瓦(8)
反觀東漢和西漢,其經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西漢帝國開國60年之際,掌管實權的人物為竇太后,而東漢帝國開國60年之際,掌權的人物也為竇太后(公元85年,章帝皇后姓竇,公元88年,章帝去世,竇皇后變成竇太后,實際掌握著大權)。
東漢政權二百年的歷史,其中有一半多的時間由外戚專權,尤其到了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外戚專權的開始便發生在東漢立國60年之際。
西漢末年吏治*,很大程度由於外戚干政。劉秀在東漢政權建立之初,就施行了防止後黨外戚干政的措施,規定凡後族、宮戚,都“不得封侯與政”。禁令一下,不少外戚、後族皆知守富貴而避權勢,以免遭皇帝猜忌。由於劉秀有效地防範外戚的權勢,所以終光武一代,外戚後親“皆奉遵繩墨,無黨勢之名”。皇后陰麗華洞悉劉秀之意,終其一生,未曾為宗親謀取職位。
漢明帝繼位後,功臣馬援之女被封為貴人。她能侍奉順承陰皇后,和同輩友好相處,禮數週全,使得上下和睦,所以特別受到寵愛。明帝本人也遵循奉行光武皇帝的制度,未有改變更動。皇后妃子的親眷都不能封侯參政。所以馬太后的兄弟在明帝一朝始終未曾升官。
章帝即位後打算為他的各位舅父封爵,馬太后不同意。她下詔說:“從前王莽家族一日之內有五人同時封侯,而當時卻黃霧瀰漫,未曾聽說有風調雨順的反應。外戚富貴過分,很少有不傾覆的。我日夜喘息不安,總怕有損先帝所立的規矩……”章帝看到馬太后的詔書後悲哀嘆息,仍再次請求為舅父封侯。馬太后說:“高祖曾有規定,無軍功者不封侯。現今,馬家對國家還沒什麼功勞,怎麼能同陰家、郭家那些中興時期的皇后等同呢?兒女孝順的表現,最好是使父母感到心安。而今不斷髮生災異,糧價上漲數倍,我終日憂愁恐懼,坐臥不安,而皇上卻打算為外戚賜封,違背慈母拳拳之心!如果天地之間,陰陽調和,邊境安寧無事,然後你再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我就只管高興地逗小孫子玩耍,不過問政事。”聽了這話,章帝才放棄了賜封外戚的打算。
在馬太后的教育感化下,馬家內外親屬一致崇尚謙遜樸素,不曾謀取官職。
又過了兩年,有關部門再次奏請為皇帝的舅父們封侯,章帝認為全國糧食豐收,邊境太平無事,遂同意了這一建議。馬太后聽到訊息後說:“我年輕時,只羨慕古人名垂史冊,心中不顧惜性命。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婪。所以我日夜警惕,想自我貶損。想不到臨老卻不能遵從自己的心願,身死之後,我將永懷長恨。”馬廖等人表示辭讓,章帝不允許。馬廖等人只好接受封爵但請求辭官,章帝答應了他們。
一個月後,馬太后去世。
漢朝建立以來,皇后家族有二十家,而能保全家族和自身的,不過四人而已。原因在於:大多數外戚權勢太盛而不知道收斂,官位太高而仁義不足